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鄙谬(鄙謬)
鄙陋谬误。多用作谦辞。 明 文徵明 《王氏敕命碑阴记》:“其言若曰:‘臣 献臣 鄙谬弗率,荷蒙先皇帝拔擢,参列諫列。’” 明 张居正 《送大曹长旸谷南先生赴留都考功序》:“愚於诸大夫,齿最后,当任执笔之役,迺不自虞鄙谬,因为援天以慰之。”
《漢語大詞典》:斥谬(斥謬)
指出谬误。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且夫朋友也者,必取乎直亮多闻,拾遗斥谬,生无讳言,死无託辞,始终一契,寒暑不渝者。”
分類:谬误
《漢語大詞典》:翻谬(翻謬)
颠倒谬误。《宋书·律历志下》:“匪谓测候不精,遂乃乘除翻谬,斯又历家之甚失也。”
分類:颠倒谬误
《漢語大詞典》:乖迂
失误,谬误。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茶》:“ 皇祐 中,又用见緡之法,虽壅滞稍去,然调视小失,固未免於乖迂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问何处可达江岸,媪笑曰:‘江在东,郎向西,乖迂极矣。’”
分類:失误谬误
《漢語大詞典》:纰妄(紕妄)
谬误虚妄。宋书·孝义传·龚颖:“追惧紕妄,伏增悚栗。”
分類:谬误虚妄
《漢語大詞典》:悂缪(悂繆)
亦作“ 悂谬 ”。 谬误。《〈史记集解〉序》“虽时有紕繆,实勒成一家” 唐 司马贞 索隐:“紕犹错也,亦作‘悂’。字书云织者两丝同齿曰悂。繆亦与‘谬’同。”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白虎通》:“閲 卢抱经 、 庄葆琛 所校《白虎通》。是书悂繆緟貤,几於难读,今校正者十得六七,其功甚鉅。” 章炳麟 《与孙仲容书》:“其有悂谬,先生幸是正之。”
分類:谬误
《漢語大詞典》:重纰貤缪(重紕貤繆)
谓谬误重出。语本文选·左思〈魏都赋〉:“兼重悂以胣繆。” 李善 注:“言既重其悂,而又累其繆也。” 章炳麟 《〈社会通铨〉商兑》:“民族主义之与宗法社会固非一事,则言宗法社会之得失,非吾所注意也。然今者重紕貤繆之説,实自此始。”按,紕、悂义同;貤,
分類:谬误义同
《漢語大詞典》:凿纰(鑿紕)
谓穿凿谬误。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江邻几杂志》云:‘ 欧阳永叔 知贡学,太学生 刘几 试卷凿紕。’”
分類:穿凿谬误
《漢語大詞典》:灾缪(災繆)
祸患和谬误。缪,通“ 谬 ”。荀子·仲尼:“有灾繆者,然后诛之。” 杨倞 注:“有灾怪繆戾者,然后诛之,非颠倒其敌也。”
《國語辭典》:析疑匡谬(析疑匡謬)  拼音:xī yí kuāng miù
解析疑义,纠正谬误。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惜李集无有斐然继起者,爰合三家之注订之,芟柞繁芜,补增阙略,析疑匡谬,频有更定。」
《漢語大詞典》:诬误(誣誤)
歪曲和谬误。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若能在彼中设一西文报,辨其诬误,昌言 中国 教化之善,及其可以振兴之道,俾知吾国之尚有人在,则亦弭患无形之一术也。”
《国语辞典》:老赶(老赶)  拼音:lǎo gǎn
1.久居乡里,不知时务的人。如:「别把我当老赶,我可是见过世面的人。」
2.缺乏知识,致使举止谬误可笑的人。如:「你真是老赶,连这个也不懂。」
《国语辞典》:刊误表(刊误表)  拼音:kān wù biǎo
订正文字谬误的对照表。
《漢語大詞典》:烦悖(煩悖)
纷乱谬误。 宋 苏舜钦 《〈石曼卿诗集〉叙》:“在上者不復知民志之嚮,故政化烦悖,治道亡矣!”
分類:纷乱谬误
《漢語大詞典》:积讹成蠹(積訛成蠹)
谓谬误积久,败坏人心。 唐 沈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理,而豪猾时踰检;太学,明教之源也,期於变风,而生徒多堕业,列郡在乎颁条,而干禁或未絶;又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格。俗恬风靡,积讹成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