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毳饭(毳飯)
戏谑语。“毳”为三“毛”,毛通“ 无 ”,故“毳饭”犹言三“无”之饭。语出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一日, 钱穆父 ( 钱勰 )折简召 坡 ( 苏軾 )食‘皛饭’, 坡 至,乃设饭一盂、萝卜一碟,白汤一盏而已,盖以三白为‘皛’也。后数日, 坡 復召 穆父 食‘毳饭’, 穆父 意 坡 必有毛物相报。比至日晏,并不设食, 穆父 馁甚, 坡 曰:‘萝卜、汤、饭俱毛也!’ 穆父 嘆曰:‘ 子瞻 可谓善戏謔者也。’”原注:“毛音‘模’,京师俗语谓‘无’为‘模’。”后用以借称并无实物之酬答。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乞醯不与启》:“何期鞠穷之呼,但得毳饭之报。”
分類:戏谑谑语
《漢語大詞典》:交戏(交戲)
交战的谑语。宋书·张畅传:“此精甲十万,人思致命,恐轻相凌践,故且闭城耳。待彼休息士马,然后共治战场,剋日交戏。”
分類:交战谑语
《漢語大詞典》:贡余(貢餘)
(1). 宋 时对待补太学生的嘲谑语。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二:“ 淳熙 丁酉,议者以混补太学,人数猥冗,遂立待补太学生之法。以终场人数定其额,百人取三,继又倍之。预选者,是亦薄收场屋之效。时多嘲謔之语。独司业 计 公 衡 ,名之曰‘贡餘’,尤觉雋永。”
(2).御膳赐及民间者谓贡馀。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九十:“御饌官厨不较餘, 金门 掌膳意勤如,更分光禄瓶中酒,烂醉归时月上初”原注:“凡御膳及民间者谓之贡餘。”
(3).纸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澄心堂纸之外, 蜀 有玉版,有贡餘,有经屑,有表光。”
《漢語大詞典》:杜家村
戏谑语。指肚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三:“这个人的寒热病是有名的。又爱贪口腹,他的杜家村,有个无底洞。帐也怕莫背得很多了?”
《漢語大詞典》:腊鸡(臘雞)
元 明 时京中称南方人的谑语。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南人在都求仕者,北人目为腊鸡,至以相訾詬,盖腊鸡为南方馈北人之物也,故云。”亦作“ 腊鸡头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谐谑·谑语:“至 嘉靖 间, 分宜 当国,而 高新郑 为史官。候於私宅时, 江西 乡衮求謁者旅集。及 分宜 延客入,皆鞠躬屏气, 高 因大笑。 分宜 问故, 高 对云:‘适见君出,而诸君肃謁,忆得 韩昌黎 《鬭鸡行》二句云: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 严 闻之,亦为破颜,盖俗号 江 右人为腊鸡头也。”
《漢語大詞典》:优佞(優佞)
善作巧言谑语,阿谀取媚的人。 清 唐甄 潜书·尚治:“捐珠玉,焚貂锦,寡嬪御,远优佞,卑宫室,废苑囿。”
《漢語大詞典》:讨呵欠(討呵欠)
讨还欠帐的谐谑语。 明 王衡 《郁轮袍》第四折:“若就你讨呵欠,一个大大债哩。不通,快出去。”
《国语辞典》:篮外空心(篮外空心)  拼音:lán wài kōng xīn
篮球运动时,取笑他人投球不中,连篮板、篮圈都没碰到的谑语。如:「他平常都不练习,所以比赛时屡屡篮外空心。」
《国语辞典》:大头鬼(大头鬼)  拼音:dà tóu guǐ
1.大人物。也作「大头儿」。
2.大脑袋的人或鬼物,有时亦作为戏谑语或骂人的俏皮话。如:「见你的大头鬼!」
《漢語大詞典》:嘴里牙多
谑语,指会说话。例如:算啦算啦!你嘴里牙多,我说不过你。——马力《黑牡丹》
分類:谑语指会
《國語辭典》:狗吃屎  拼音:gǒu chī shǐ
形容嘴先著地而向前仆倒的姿势,通常含有嘲笑的意思。《施公案》第二一九回:「那巡丁只顾说话,不防脚下多出了一件东西来了,就在天霸脚下一扳,扑的跌了个狗吃屎。」也称为「嘴啃地」、「嘴吃屎」。
《漢語大詞典》:发皱(發皺)
(1).起皱纹。如:上了年纪,脸上就会发皱。
(2).谐谑语。谓感到不舒适。“发”指 周文王 的儿子 姬发 。如:不知道怎么了,这两天我身上是 文王 的儿子--发皱。
《國語辭典》:发昏章第十一(發昏章第十一)  拼音: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
古代书籍用「某某章第一」、「某某章第二」来表明篇章次序。此种格式被模仿在口语里,把「发昏」说成「发昏章第十一」,有开玩笑的意思。至于发昏为什么是第十一章,有人以为是因为朱熹所定的大学章句一共十章,为了逗趣起见,遂把「发昏」列入第十一章。《水浒传》第二六回:「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兰孙跌脚搥胸,哭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國語辭典》:火头军(火頭軍)  拼音:huǒ tóu jūn
军中专司炊事的士兵。《醒世姻缘传》第九九回:「看他的狨腔,一定是个火头军。」
《漢語大詞典》:嘲话(謿話)
戏言谑语。正法华经·安行品:“比丘比丘尼,调譺謿话谈,捨离清信女,不与无益言。”
分類:戏言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