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离谤(離謗)
遭受诽谤。《楚辞·九章·惜诵》:“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王逸 注:“言正直之臣,端其心志,欲以辅君,反为谗人所谤訕,身见排逐而远放也。”
分類:遭受诽谤
《漢語大詞典》:诬争(誣争)
诽谤、争吵。史记·五宗世家:“ 常山宪王 蚤夭,后妾不和,适孼诬争,陷于不义以灭国,朕甚閔焉。”
分類:诽谤争吵
《漢語大詞典》:冤谤(冤謗)
无故遭受诽谤。《后汉书·霍谞传》:“夫以罪刑明白,尚蒙天恩,岂有冤谤无徵,反不得理?”
《漢語大詞典》:谤亵(謗褻)
诽谤丑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褻。”
分類:诽谤
《漢語大詞典》:谤嗤(謗嗤)
诽谤嗤笑。 唐 马总 意林·唐子十卷:“有絶羣之节,必婴谤嗤之患。”
分類:诽谤嗤笑
《漢語大詞典》:嘲诉(嘲訴)
嘲笑诽谤。 宋 石介 《过魏东郊》诗:“事业过 皋 夔 ,才能堪相辅。凤凰世不容,众鸟竞嘲诉。”
分類:嘲笑诽谤
《漢語大詞典》:谗逆(讒逆)
(1).诽谤他人谋逆。后汉书·张晧传:“﹝ 晧 ﹞退而上疏曰:‘昔贼臣 江允 ,造构谗逆,至令 戾园 兴兵,终及祸难。’”
(2).指进谗的人。文选·潘岳〈西征赋〉:“假谗逆以天权,钳众口而寄坐。” 吕向 注:“ 二世 假借天权与 赵高 谗贼,使贤臣钳口而自寄坐。”
《漢語大詞典》:谗诽(讒誹)
谗言诽谤。 章炳麟 《訄书·商鞅》:“ 商鞅 之中於谗诽也二千年,而今世为尤甚。”
分類:谗言诽谤
《漢語大詞典》:谗诋(讒詆)
诽谤诋毁。新唐书·赵憬传:“时 杜黄裳 遭奄人谗詆……势危甚, 憬 救护申解,皆得免。”
《漢語大詞典》:毁谮(毁譖)
诬蔑诽谤。汉书·孔光传:“毁譖仁贤,诬愬大臣。”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 竇皇后 ﹞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日夜毁譖,贵人母子遂渐见疏。”隋书·高祖纪上:“﹝ 周武帝 ﹞有四幸姬,并为皇后,诸家争宠,数相毁譖。”
《漢語大詞典》:丑诬(醜誣)
诽谤诬陷。三国志·吴志·顾雍传:“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
《國語辭典》:蝇粪点玉(蠅糞點玉)  拼音:yíng fèn diǎn yù
苍蝇的粪玷污美玉。语本唐。陈子昂 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比喻奸邪害善。宋。陆佃《埤雅。卷一○。释虫。蝇》:「青蝇粪尤能败物,虽玉犹不免,所谓蝇粪点玉是也。」
《漢語大詞典》:詟谆(讋諄)
谓怨恶,诽谤。管子·君臣下:“大臣乱曰称述,中民乱曰讋谆,小民乱曰财匱。” 赵守正 通解:“讋谆,指对上诽谤不满。”
《漢語大詞典》:訾噏
亦作“訿噏”。 诋毁,诽谤。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虱弹蚊封事》:“骋其负山之力,横逆有加;施其訿噏之谋,征求无厌。”参见“ 訾訾 ”。
分類:诋毁诽谤
《漢語大詞典》:訾訾
亦作“訿訿”。
(1).谓不想使上司满意;不称职。说文·言部:“訾,訾訾,不思称意也……曰:‘翕翕訿訿。’”按《诗·小雅·小旻》作“潝潝訿訿” 毛 传:“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称乎上。”一说此“訾訾”义为毁谤。 朱熹 集传:“訿訿,务为毁谤也。”《诗·大雅·召旻》:“皐皐訿訿,曾不知其玷。” 毛 传:“皐皐,顽不知道也;訿訿,窳不供事也。”
(2).诋毁;诽谤。荀子·非十二子:“酒食声色之中则瞒瞒然,暝暝然;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 杨倞 注:“谓憎疾毁訾也。”《后汉书·翟酺传》:“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 明 唐顺之 《答王北厓郡守论》:“今之万口訿訿喧然称不便者,未必尽出於官户豪民,而往往多出於穷僻困阨之小民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王侃》:“妹曰:‘所可虑者,东邻 钟八 耳,平日訿訿,好瑕疵乡里。’”
《漢語大詞典》:訾讦(訾訐)
诽谤攻击。新唐书·奸臣传下·崔昭纬:“每它宰相建议,或詔令有不便於己,必使 鋋 密告 行瑜 ,使上书訾訐,己则阴阿助之。”
分類:诽谤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