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请罪(請罪)  拼音:qǐng zuì
1.问罪。《书经。汤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左传。僖公二年》:「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
2.承认己过,自请处分。《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传。王烈传》:「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两亲家两亲妈,各自请罪,认个悔气,都道一桩事完了。」
3.请求免罪。《资治通鉴。卷五十四。汉纪四十六。桓帝延熹二年》:「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于冀,乘舆乃其次焉。吏民赍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
《國語辭典》:负荆请罪(負荊請罪)  拼音:fù jīng qǐng zuì
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相如为社稷著想,每每退让。廉颇得知后深觉自己无知,乃袒衣露肉,背负荆条,随宾客到蔺相如居所谢罪。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世用来形容向对方承认错,请求责罚和原谅。《旧五代史。卷一三三。周书。世袭传二。钱镠传》:「敢不投杖责躬,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