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仞识论(仞識論)
即认识论。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仞,“ 认 ”的古字。 章炳麟 《订孔》:“ 荀卿 以积伪俟化治身,以隆礼合羣治天下……其正名也,世方诸仞识论之名学,而以为在 琐格拉底 、 亚歷斯大德 间。”
《國語辭典》:反观(反觀)  拼音:fǎn guān
以另一个角度来观看、观察。如:「当我们看见别人的优点时,应同时反观自己,并见贤思齐。」
《漢語大詞典》:说知(説知)
(1).亦作“ 说智 ”。古代墨家的认识论术语。指由逻辑推理得来的知识。语出墨子·经说上:“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説也。身观焉,亲也。”墨子·经说下:“夫名以所明正所不智,不以所不智疑所明。若以尺度所不智长。外,亲智也;室中,説智也。”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而古代的墨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和‘说知’……‘说知’是由前两者推理而获得的知识。”
(2).谓说给人听,使其知道。《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张老 只得忍气吞声回来,与女儿説知。”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今日早朝下来,已与 曹子建 学士説知向上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我得了此信,也甚欢喜,就带了这封信,去到关上,给 继之 説知。”
《漢語大詞典》:唯理论(唯理論)
认识论中的一派,同“经验论”相对,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泉源,否认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经验。 毛泽东 《实践论》:“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
《漢語大詞典》:先验论(先驗論)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相对立。认为人的知识(包括才能)是先于客观存在、先于社会实践、先于感觉经验的,是先天就有的。
《漢語大詞典》:行易知难(行易知難)
孙中山 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易。 廖仲恺 《孙文主义丛刊序》:“先生( 孙中山 )倡行易知难之説,及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于修齐治平之道,已提其纲而絜其凡。”
《国语辞典》:白马非马说(白马非马说)  拼音:bái mǎ fēi mǎ shuō
战国名家公孙龙所提出的一种认识论。马是通称,白马含有白的特性,是马的一种,故认为白马不等于马。其旨在揭示名、实的不同。
《国语辞典》:绝对论(绝对论)  拼音:jué duì lùn
哲学上认识论的一派。指客观的实在离认识作用而独存,故真理一定不变。
《漢語大詞典》:发生认识论
瑞士皮亚杰关于认识的理论。认为不能静止地看待认识论问题;人类知识的形成是包括着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地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结构。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是主体对客体施加动作的结果。动作是外显的实际行动,运算是内化的可逆的并可协调成为系统的行动。
《漢語大詞典》:反映论(反映論)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根本对立的哲学学说。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先天就有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不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只看做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和作用。这是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认识依赖于实践,认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能动地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