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妲己
 
褒姒


《国语》卷七《晋语一》
「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与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三国吴·韦昭注:「有褒,姒姓之国,幽王伐之,褒人以美女入,谓之褒姒,是为幽后。」

例句

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 杜甫 北征

典故
周惑褒姒
 
周褒媚己
   
褒女惑周
 
褒女灭周
 
褒女笑
 
褒姒烽火

相关人物
周幽王
 
褒姒


《国语》卷七〈晋语一·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255~
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与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今晋寡德而安俘女,又增其宠,虽当三季之王,不亦可乎?且其兆云:「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我卜伐骊,龟往离散以应我。夫若是,贼之兆也,非吾宅也,离则有之。不跨其国,可谓挟乎?不得其君,能衔骨乎?若跨其国而得其君,虽逢齿牙,以猾其中,谁云不从?诸夏从戎,非败而何?从政者不可以不戒,亡无日矣!
《史记》卷四〈周本纪〉~47~
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大鼓,有寇至则举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例句

褒姒冢前烽火起,不知泉下破颜无。 唐彦谦 登兴元城观烽火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李商隐 华清宫

妲己灭纣,褒女惑周。天维荡复,职此之由。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

周王惑褒姒,城阙成陂陁。 李华 咏史十一首之十一

明明天子咸戒之,赫赫宗周褒姒灭。 王翰 飞燕篇

红儿若为回桃脸,岂比连催举五烽。 罗虬 比红儿诗

典故
周亡褒姒
 
褒姒笑

相关人物
周幽王
 
褒姒


《毛诗正义》卷十二之一〈小雅·节南山之什·正月〉~399~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 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之。唐·孔颖达疏:「周国虽盛,终将褒姒灭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姒姓,幽王妃。幽王三年,为褒人所进,有宠,生子伯服。王乃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褒姒不好笑,王举烽燧以征诸侯取乐,褒姒大笑。以此失信于诸侯。后申后之父申侯与犬戎攻周,王举烽,诸侯不至。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之下,掳褒姒。
《國語辭典》:褒姒  拼音:bāo sì
人名。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后来犬戎入寇,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漢語大詞典》:艳妻(豔妻)
(1).特指 周幽王 的宠妃 褒姒 。《诗·小雅·十月之交》:“ 楀 维师氏,艳妻煽方处。” 毛 传:“艳妻, 褒姒 。美色曰艳。”后汉书·杨震传:“抑 皇甫 之权,割艳妻之爱。” 李贤 注:“艳妻, 周幽王 后 褒姒 也。”陈书·后主纪:“躭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
(2).指美妻。 宋 谢福娘 《南歌子》词:“曾记古人题品语,祅知,今夜花王得艳妻。”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 安龙媒 、 张金凤 虽然被他磨了一场,到底一慰亲心而得艳妻,一被贤名而得腻友。”
《漢語大詞典》:褒艳(襃豔)
指 周 褒姒 。《后汉书·左雄传》:“及 幽 厉 昏乱,不自为政, 襃艳 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 李贤 注:“ 襃艳 ,谓 襃姒 也。艳,色美也。”一说 襃艳 非一人。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后汉书三·左雄传:“案 章怀 注用 毛氏 説, 郑康成 则以 艳妻 为 厉王 后。谓《正月》恶‘ 襃姒 灭 周 ’,《十月之交》疾‘ 艳妻 煽方处’。则 褒 艳 非一人。”参阅 清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小雅·十月之交
《漢語大詞典》:嬖褒
指 周幽王 的宠妃 褒姒 。文选·潘岳〈西征赋〉:“举伪烽以沮众,淫嬖 褒 以纵慝。” 李善 注:“ 幽王 嬖爱 褒姒 ,竟废 申后 及太子,而以 褒姒 为后。”
《漢語大詞典》:七子
(1).指 春秋 郑国 七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郑伯 享 赵孟 於 垂陇 , 子展 、 伯有 、 子西 、 子产 、 子大叔 、二 子石 从。 赵孟 曰:‘七子从君以宠 武 也,请皆赋以卒君貺, 武 亦以观七子之志。’”
(2).指 周褒姒 的七个亲党。《后汉书·左雄传》:“及 幽 厉 昏乱,不自为政, 褒 艳 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 李贤 注:“七子皆 襃姒 之亲党,谓 皇甫 为卿士 仲允 为膳夫, 家伯 为宰, 番 为司徒, 蹶 为趣马, 棸子 为内史。 楀 为师氏也。 厉 王淫於色,七子皆用,言妻党盛也。”
(3).指 汉景帝 时同时起兵的 吴 楚 等七诸侯国之王。文选·陆机〈五等论〉:“是以诸侯阻其国家之富,凭其士民之力,势足者反疾,土狭者逆遟,六臣犯其弱纲,七子衝其漏网。” 李善 注:“汉书曰:‘ 景帝 即位, 朝错 説上,令削 吴 。及书至, 吴王 起兵诛 汉 吏二千石以下, 胶西 胶东 淄川 济南 楚 赵 亦皆反也。’”
(4).指 汉 末 建安 时期作家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 刘桢 等七人,称 建安 七子。见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一:“书札二 王 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其时三祖叶其高论,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
(5). 明 代 弘治 、 正德 年间 李梦阳 、 何景明 、 徐祯卿 、 边贡 、 康海 、 王九思 、 王廷相 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 嘉靖 、 隆庆 时期 李攀龙 、 谢榛 、 梁有誉 、 宗臣 、 王世贞 、 徐中行 、 吴国伦 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 汉 代宫中女官名。汉书·外戚传序:“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漢語大詞典》:褒妲
亦作“褒妲”。 褒姒 、 妲己 的并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耽玩,则觉 褒 妲 之惑我。” 唐 白居易 《古冢狐》诗:“何况 褒 妲 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分類:褒姒妲己
《漢語大詞典》:褒女
亦作“褒女”。 褒姒 。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 幽王 之惑 襃女 也,祅始於 夏 庭。” 唐 李商隐 《华清宫》诗:“未免被他 褒女 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宫闱·高丽女见疑:“圣主之严防女戎如此,又安得 襃女 、 驪姬 之祸乎?”参见“ 襃姒 ”。
分類:褒姒
《國語辭典》:褒姒  拼音:bāo sì
人名。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后来犬戎入寇,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国语辞典》:伯服  拼音:bó fú
人名:(1)颛顼的儿子。(2)褒姒的儿子。南朝梁。萧绎《金楼子。卷一。箴戒篇》:「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废太子而立之,用褒姒为后。」也作「白服」。(3)春秋周大夫。《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王使伯服游孙伯如郑,请滑。」
《漢語大詞典》:褒后
亦作“褒后”。 即 褒姒 。晋书·后妃传论:“ 褒后 灭 周 ,方之盖小; 妺妃 倾覆,曾何足云。”参见“ 襃姒 ”。
分類:褒姒
《國語辭典》:褒姒  拼音:bāo sì
人名。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后来犬戎入寇,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漢語大詞典》:幽后
周幽王 之后,指 襃姒 。诗·小雅·白华序:“《白华》, 周 人刺 幽后 也。” 孔颖达 疏:“ 周 人所作以刺 幽王 之后也。 幽王 之后, 襃姒 也。”
《漢語大詞典》:褒阎(襃閻)
周 褒姒 和 阎妻 的并称。汉书·谷永传:“昔 襃姒 用国, 宗周 以丧; 阎妻 骄扇,日以不臧……诚修后宫之政,明尊卑之序,贵者不得嫉妬专宠,以絶骄嫚之端,抑 襃 阎 之乱。”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悲晨妇之作戒兮,哀 襃 阎 之为邮。” 颜师古 注:“《小雅》刺 幽王 之诗曰‘赫赫 宗周 , 襃姒 灭之’,‘ 阎妻 煽方处’。”按,今本《诗·小雅·十月之交》作“艳妻煽方处”。故一说“襃阎”即“襃艳”。参见“ 襃艳 ”。
分類:褒姒
《漢語大詞典》:褒艳(襃豔)
指 周 褒姒 。《后汉书·左雄传》:“及 幽 厉 昏乱,不自为政, 襃艳 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 李贤 注:“ 襃艳 ,谓 襃姒 也。艳,色美也。”一说 襃艳 非一人。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后汉书三·左雄传:“案 章怀 注用 毛氏 説, 郑康成 则以 艳妻 为 厉王 后。谓《正月》恶‘ 襃姒 灭 周 ’,《十月之交》疾‘ 艳妻 煽方处’。则 褒 艳 非一人。”参阅 清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小雅·十月之交
《國語辭典》:举烽(舉烽)  拼音:jǔ fēng
举起烽火。古代的一种军事示警信号设备。遇有敌兵入侵时,便在烽火台上燃烧薪草,通知警戒和救援。《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
《漢語大詞典》:举燧(舉燧)
(1).燃起火把。文选·张衡〈西京赋〉:“升觴举燧,既釂鸣鐘。” 薛综 注:“燧,火也。谓行酒举烽火以告众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割鲜野食,举燧命爵。”按,文选·班固〈西都赋〉作“举烽”。
(2).燃起告警烽烟。宋史·种世衡传:“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