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修谨以俟(修谨以俟)  拼音:xiū jǐn yǐ sì
装扮得整整齐齐,恭恭敬敬的等待。唐。元稹《莺莺传》:「张生拭目危坐久之,犹疑梦寐;然而修谨以俟。」
分类:装扮等待
《国语辞典》:八家将(八家将)  拼音:bā jiā jiàng
阴曹鬼役。在台湾的迎神赛会中,常见由八人装扮成牛头、马面、白无常、黑无常、夜叉、鬼卒、司枷、携锁差役八位鬼役,有如官府的家将,列队于主神驾前,舞蹈游行,以驱除恶鬼,警惕世人。
《国语辞典》:短拨(短拨)  拼音:duǎn bō
轻便的装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车上载著棺木,满贮著行李,自己与王惠,短拨著牲口骑了,相傍而行。」
分类:轻便装扮
《国语辞典》:插金带银(插金带银)  拼音:chā jīn dài yín
形容装扮华丽。《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
分类:装扮华丽
《漢語大詞典》:高蹻
民间舞蹈。表演者装扮成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亦指表演高跷用的木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置丈许木于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躧高蹻。” 章炳麟 新方言·释器:“説文:‘蹻,举足行高也。’今舞者縳木梃於足下谓之高蹻。”
《國語辭典》:踩高跷(踩高蹺)  拼音:cǎi gāo qiāo
一种民俗体育运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把长约三至五尺的木棒拴在脚上,且歌且舞;一种是儿童站在大人肩上,且歌且舞。每逢节日,常在街头巡回演出。
《漢語大詞典》:穿扮
穿戴装扮。《隋唐演义》第五六回:“﹝ 花木兰 ﹞忙在房中,把父亲的盔甲行头,穿扮起来。”
分類:穿戴装扮
《漢語大詞典》:撇末
装扮角色,演戏。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子这撇末区老赚,我学那 刘耍和 行踪步跡。” 明 朱有炖 《桃源景》楔子:“你道我嚥作的吞子忒献斗,你道我撇末的场中无对手。”
《漢語大詞典》:辟邪伎
古代装扮成辟邪兽形的舞伎。 唐 李白 《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辟邪伎作鼓吹惊,雉子班之奏曲成。” 王琦 注:“辟邪,兽名……辟邪伎者,盖假为辟邪兽之形而舞者也。”
《漢語大詞典》:娇揉造作
不自然地装扮或装模作样的。例如:娇揉造作的举止。
在措词或风格方面夸张而造作的。例如:这篇散文从坏的方面来说,是夸张的娇揉造作的。
《國語辭典》: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沐猴,即猕猴。猴子学人戴上帽子,虽外表装扮得像人,却少了人的本质。比喻人徒具衣冠而不脱粗鄙本性。也用以讥讽人虚有其表,没有才能而窃据名位。《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伍被》:「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衣冠」、「沐猴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