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怀桔
  
比橘
 
红堕双桔
 
袖中香味
  
陆生言
 
陆绩孝
 
陆绩怀
   
陆与潘
 
陆郎承颜

相关人物
潘岳
 
陆绩

参考典故
板舆
 
潘舆


《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陆绩传〉~328~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昭明文选》卷十六晋·潘安仁(岳)《闲居赋》
「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痾有痊。」唐·李善注:「版舆,车名。傅畅〈晋诸公赞〉曰:傅祗以足疾,版舆上殿。版舆,一名步舆。周迁〈舆服杂事记〉曰:步舆方四尺,素木为之,以皮为襻,之,自天子至庶人通得乘之。」

简释

陆绩橘:咏孝顺。唐张祜《送卢弘本浙东觐省》:“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


例句

献亲冬集书,比橘复何如。 姚合 送雍陶及第归觐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孟浩然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 岑参 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

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 岑参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亲

仍怀陆氏橘,归献老亲尝。 岑参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

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 张祜 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

既荣潘子赋,方重陆生言。 李峤

馀橘期相及,门生有陆郎。 李端 奉和元丞侍从游南城别业

转蓬犹邈尔,怀橘更潸然。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笑语空怀橘,穷愁亦据梧。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徇禄仍怀橘,看山免采薇。 王维 留别钱起

鞍马并汾地,争迎陆与潘。 卢纶 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

归时每爱怀朱橘,戏处常闻佩紫囊。 卢纶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橘怀乡梦里,书去客愁中。 钱起 同邬戴关中旅寓

节下趋庭处,秋来怀橘情。 钱起 送田仓曹归觐

向家流水便,怀橘彩衣香。 钱起 送褚十一澡擢第归吴觐省

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 韩翃 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

茹荼空有叹,怀橘独伤心。 骆宾王 畸昔篇

洪崖遣后名何远,陆绩怀来事更长。 齐己 谢橘洲人寄橘

典故
一次空磨
 
大儿轻孔融
 
怀中字灭
  
怀刺示孔融
  
掺渔阳挝
 
掺鼓渔阳
 
掺鼓雷
 
击狂节
  
掷搥
  
正平挝
  
狂处士
 
猖狂似祢衡
  
祢狂
 
祢生刺
 
祢生狂夫
 
祢生谩骂
 
祢衡刺
 
祢衡怀刺
 
祢衡挝
 
祢衡击鼓
 
袖中漫刺

相关人物
孔融
 
曹操(魏武帝)
 
祢衡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64~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引《文士传》曰:「融数与武帝笺,称其才,帝倾心欲见。衡称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杀,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作三重阁,列坐宾客。以帛绢制衣,作一岑牟,一单绞及小裈。鼓吏度者,皆当脱其故衣,著此新衣。次传衡,衡击鼓为渔阳掺檛,蹋地来前,蹑馺脚足,容态不常,鼓声甚悲,音节殊妙。坐客莫不慷慨,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鼓吏何独不易服?』衡便止。当武帝前,先脱裈,次脱馀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岑牟,次著单绞,后乃著裈。毕,复击鼓掺槌而去,颜色无怍。武帝笑谓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掺檛,自衡造也。为黄祖所杀。」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下·祢衡〉~2652~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诃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馀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著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著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吏白:外有狂生,坐于营门,言语悖逆,请收案罪。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
《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30~
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张衡《文士传》曰:「孔融数荐衡于太祖,欲与相见,而衡疾恶之,意常愤懑。因狂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太祖闻其名,图欲辱之,乃录为鼓史。后至八月朝,大宴,宾客并会。时鼓史击鼓过,皆当脱其故服,易著新衣。次衡,衡击为渔阳参挝,容态不常,音节殊妙。坐上宾客听之,莫不慷慨。过不易衣,吏呵之,衡乃当太祖前,以次脱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裈帽毕,复击鼓参挝,而颜色不怍。太祖大笑,告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参挝,自衡造也。」

简释

祢生刺:咏怀才不遇。唐司空曙《送卢堪》:“莫使称生刺,空留怀袖中。”

祢衡挝:用以咏鼓乐,或指相骂,或指文人狂放不羁。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例句

莫使祢生刺,空留怀袖中。 司空曙 送卢堪

祢生投刺游,王粲吟诗谒。 孟郊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 宋之问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

棋因王粲覆,鼓是祢衡挝。 张祜 题僧壁

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李商隐 听鼓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岑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皮日休 襄州春游

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 许浑 途经李翰林墓

早忝阿戎诗友契,趋庭曾荐祢生无。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郑锡 襄阳乐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郑锡 襄阳乐

寻闻骑士枭黄祖,自是无人祭祢衡。 陆龟蒙 读陈拾遗集

典故
三岁字
 
入怀
 
字不灭
 
怀袖三年
 
袖中字
 
袖中书
 
贮书怀袖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古诗十九首〉~350~
〈古诗十九首〉其十七:「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例句

怀袖未传三岁字,相思空作陇头吟。 刘方平 寄严八判官

近看三岁字,遥见百年心。 张谓 寄李侍御

长吟字不灭,怀袖且三年。 李白 酬崔十五见招

盈把那须沧海珠,入怀本倚昆山玉。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愧君袖中字,价重双南金。 权德舆 新月与儿女夜坐听琴举酒

辞后读君怀县作,定知三岁字犹新。 独孤及 酬常郿县见赠

唯当加餐饭,好我袖中字。 独孤及 酬梁二十宋中所赠兼留别梁少将

殷勤寄双鲤,梦想入君怀。 窦群 雨后月下寄怀羊二十七资州

别后天涯何所寄,故交惟有袖中书。 郎士元 送柳县裴明府之任兼充宣慰

结成一衣和泪封,封书只在怀袖中。 长孙佐辅 答边信

相识三十年,致书字不灭。 顾况 赠别崔十三长官

《骈字类编》:袖中
明 张宪 游黄公洞十八韵 欲报谷城山下矿,已无圯上袖中编。
《韵府拾遗 东韵》:白居易诗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分类:袖中
《漢語大詞典》:袖中挥拳(袖中揮拳)
形容迫不及待与人争斗。 清 王夫之 《示子侄》:“习气薰人,不醪而醉。其始无端,其终无谓。袖中挥拳,针尖竞利。狂在须臾,九牛莫制。”
分類:争斗
《分类字锦》:袖中新势(袖中新势)
刘禹锡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今年访予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
分类:围棋
《分类字锦》:走投袖中
春渚纪闻孙道人居严州天庆观袖中尝蓄十数白鼠子每与人共饮酒酣出鼠为戏人欲捕取即走投袖中了无见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归袖(歸袖)
谓装入袖中带回。 清 李渔 《蜃中楼·点差》:“那河边水价,网畔鱼租,处处堪归袖。”
分類:袖中中带
《漢語大詞典》:笼袖(籠袖)
把两手相对伸入两袖中。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敏捷:“ 温庭筠 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咏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 温八吟 。”
《漢語大詞典》:袖椎
亦作“ 袖鎚 ”。 袖中暗藏铁椎。 魏安禧王 二十年, 秦 围 赵 , 魏 使 晋鄙 领兵救 赵 , 鄙 按兵不动。 魏 公子 信陵君 以计盗兵符,用 夷门 隐士 侯生 策,使“ 朱亥 袖四十斤铁椎,椎杀 晋鄙 ”,夺其军,进击 秦 兵,解 邯郸 之围。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后遂用为典故。 唐 李白 《博平郑太守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诗:“仍要鼓刀者,乃是袖鎚人。” 明 刘基 《结袜子》诗:“袖椎夺兵符,救 赵 蜚英声。”
《漢語大詞典》:袖刺
置名刺於袖中,以备拜谒时通名。 宋 林逋 《送僧休复之京师》诗:“到京当袖刺,馆阁尽名公。” 明 无名氏 《西轩客谈》:“有客曳长裾,袖刺謁豪閎;低头拜閽者,始得通姓名。”
《國語辭典》:袖珍  拼音:xiù zhēn
形容小型的或小巧的。如袖珍字典、袖珍收音机。
《漢語大詞典》:袖轴(袖軸)
可藏在袖中的小巧画轴。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四·褶作画图:“昨见《杨妃上马图》袖轴一卷,真 宋 奇物。”
《漢語大詞典》:袖琴
可置于怀袖中的琴。极言其小。 宋 苏轼 《欧阳晦夫惠琴枕》诗:“轮囷濩落非笛材,剖作袖琴徽軫足。”一本作“细琴”。
分類:袖中
《国语辞典》:袖刃  拼音:xiù rèn
在袖中暗藏兵器。唐。刘禹锡〈武夫〉词:「探丸害公吏,袖刃妒名倡。」
《國語辭典》:怀橘(懷橘)  拼音:huái jú
三国时吴人陆绩幼时拜见袁术,袁术以橘款待,陆绩怀藏三枚,欲归奉母。见《三国志。卷五七。吴书。陆绩传》。后比喻孝亲。唐。骆宾王〈畴昔篇〉:「茹荼空有叹,怀橘独伤心。」
分類:思亲孝亲
《漢語大詞典》:陆氏橘(陸氏橘)
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绩 年六岁,於 九江 见 袁术 。 术 出橘, 绩 怀三枚,去,拜辞堕地, 术 谓曰:‘ 陆郎 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 跪答曰:‘欲归遗母。’ 术 大奇之。”后因以“陆氏橘”为怀以遗母之物,作为孝亲之典。 唐 岑参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诗:“仍怀 陆氏 橘,归献老亲尝。”
分類:孝亲
《漢語大詞典》:陆绩怀橘(陸績懷橘)
元 郭居业 《二十四孝》所记孝子事迹之一。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陆绩 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参见“ 陆氏橘 ”。
分類:孝子事迹
《漢語大詞典》:陆氏橘(陸氏橘)
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绩 年六岁,於 九江 见 袁术 。 术 出橘, 绩 怀三枚,去,拜辞堕地, 术 谓曰:‘ 陆郎 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 跪答曰:‘欲归遗母。’ 术 大奇之。”后因以“陆氏橘”为怀以遗母之物,作为孝亲之典。 唐 岑参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诗:“仍怀 陆氏 橘,归献老亲尝。”
分類:孝亲
《漢語大詞典》:陆绩橘(陸績橘)
谓孝敬父母的礼物。 唐 欧阳行周 《送周孝廉擢第归觐序》:“已比 郄詵 之玉,思怀 陆绩 之橘。” 唐 张祜 《送卢弘本浙东觐省》诗:“怀中 陆绩 橘,江上 伍员 涛。”参见“ 陆氏橘 ”。
《漢語大詞典》:陆氏橘(陸氏橘)
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绩 年六岁,於 九江 见 袁术 。 术 出橘, 绩 怀三枚,去,拜辞堕地, 术 谓曰:‘ 陆郎 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 跪答曰:‘欲归遗母。’ 术 大奇之。”后因以“陆氏橘”为怀以遗母之物,作为孝亲之典。 唐 岑参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诗:“仍怀 陆氏 橘,归献老亲尝。”
分類:孝亲
《漢語大詞典》:怀刺(懷刺)
怀藏名片。谓准备谒见。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建安 初,来游 许 下。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魏书·元顺传:“ 顺 曾怀刺诣 肇 门,门者以其年少……不肯为通。” 宋 苏辙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图》诗:“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鞾。” 清 唐孙华 《有客》诗:“敝衣策蹇卫,怀刺謁公卿。”
《國語辭典》:投刺  拼音:tóu cì
1.投递名帖以求见。《北齐书。卷三四。杨愔传》:「既潜窜累载,属神武至信都,遂投刺辕门。」《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具名帖曰投刺,发书函曰开缄。」
2.抛弃名帖。表示埋名退隐的心意。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序〉:「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
《國語辭典》:击鼓(擊鼓)  拼音:jí gǔ
1.打鼓。《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红楼梦》第六三回:「且说当下众人都在榆荫堂中,以酒为名,大家顽笑,命女先儿击鼓。」
2.《诗经。邶风》的篇名。共五章。根据〈诗序〉:「击鼓,怨州吁也。」首章二句为:「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漢語大詞典》:槌鼓
擂鼓,击鼓。 唐 杜牧 《大雨行》:“奔觥槌鼓助声势,眼底不顾纤腰娘。”
分類:擂鼓击鼓
《漢語大詞典》:渔阳掺(漁陽摻)
《渔阳参挝》。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 唐 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唐 李商隐 《听鼓》诗:“欲问《渔阳掺》,时无 禰正平 。”参见“ 渔阳参挝 ”。
分類:北周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祢刺(禰刺)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禰衡 ]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后因以“禰刺”谓士人耿介有节操。 唐 黄滔 《与蒋先辈启》之二:“足以雪曩岁之湮沉,恢张 禰 刺;壮平生之意气,弃掷 终 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