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洋商
场商
脚客
鱼伢子
五丑
自由市场
腹引
票法
商籍
厘捐
《漢語大詞典》:洋商
(1).鸦片战争前, 厦门 、 广州 等处专营对外贸易的洋行商人的简称。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再讲到那枝孔雀花翎的贵重……那班盘剥重利的洋商盐商,都得花到上万的银子,纔捐得这件东西到头上。”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 林则徐 传集怡和行 伍绍荣 等洋商,宣布谕帖,令转谕各洋商公司人等报明存烟实数。”
(2).鸦片战争后,专指来我国经商的外国商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兄弟是洋商所用的人,万一有甚么事牵涉到我,只要洋东一出面,就万事都消了。” 茅盾 《子夜》五:“可是成绩在那儿呀?还不是为的办理不善,亏本停歇,结局多半跑到洋商手里去了。”
《漢語大詞典》:场商(場商)
旧时盐商的一种。在指定盐场向盐户收盐转卖于政府(以备官运)或行商的中间商。随产区不同而有异名,如 长芦 称坨商, 两淮 称垣商, 两浙 称廒商。其起源为 明 代内商。
《漢語大詞典》:脚客
行商,往来贩卖的商人。 周原 《覆灭》六:“ 朱黑子 对 李有义 这个盐贩子早就有了心。店掌柜只看他是行商脚客,别无其它意思。”
《漢語大詞典》:鱼伢子(魚伢子)
做鱼买卖的人;鱼行商人。 柳杞 《夫妻船》:“漂过了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终于在《解放军进行曲》的歌声中,摆脱了鱼伢子鱼霸的层层剥削敲诈,进入新的时代新的社会来了。”
《漢語大詞典》:五丑(五醜)
五类。指士、农、商(行商)、工、贾(坐商)。 清 龚自珍 《平均篇》:“上有五气,下有五行,民有五丑,物有五才。”
《國語辭典》:自由市场(自由市場)  拼音:zì yóu shì cháng
任何经济单位或团体,在不受政府或任何团体的限制之下,为追求自利而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并透过市场机能获得满足。
《漢語大詞典》:腹引
清 代在内地贩卖茶、盐的行商执照。《清会典事例·户部·茶课》:“腹引、边引、土引,每引各徵课银一钱二分五釐;腹引每引徵税银二钱五分。”
《漢語大詞典》:票法
明 末以后部分地区所行商人凭票运销茶、盐的制度。至 清 同治 五年(1866年)票法变相为纲法,准由票商专利。辛亥革命后仍沿用,抗 日 战争期间始废除。
《漢語大詞典》:商籍
清 代因经商而留居其地,子孙户籍准附编于行商之省分,称“商籍”。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之著籍,其别有四:曰民籍;曰军籍,亦称卫籍;曰商籍;曰灶籍。其经理之也,必察其祖籍。”
《漢語大詞典》:厘捐(釐捐)
即厘税。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三节:“1853年刑部侍郎 雷以諴 在 扬州 帮办军务,为筹措 江 北大营的军饷,在 仙女庙 等地创办厘捐。”
又称厘金、厘金税。晚 清 实行的一种行商税。在水陆要隘设立关卡,征收过往商品百分之一的捐税,百分之一为厘,故名。清史稿·食货志六:“釐金抽捐,创始 扬州 一隅,后遂推行全国。 咸丰 三年,刑部右侍郎 雷以諴 治军 扬州 ,始於 仙女庙 等镇创办釐捐。”《文明小史》第十五回:“国家不裁釐捐,这些弊病总不能除的。”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迨后天下多事,始创榷货抽釐之制,藉资军餉。釐捐最旺时,岁收二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