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迷药(迷藥)  拼音:mí yào
使用后引起麻醉或昏睡的药物,如第三级毒品FM2。如:「这犯人的手法,就是将迷药下在被害人的饮料中。」
《漢語大詞典》:丑谑(醜謔)
指丑秽戏谑的行为。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皇帝 芳 春秋已长,不亲万机,耽淫内宠,沉漫女德,日延倡优,纵其丑謔。”晋书·景帝纪引此文,作“丑虐”。
分類:戏谑行为
《漢語大詞典》:丑虐(醜虐)
见“ 丑謔 ”。
《國語辭典》:西洋镜(西洋鏡)  拼音:xī yáng jìng
1.一种早期民俗杂艺拉洋片的表演装置。参见「拉洋片」条。
2.比喻故弄玄虚骗人的技巧或手法。如:「拆穿西洋镜」。
《國語辭典》:跳墙蓦圈(跳牆驀圈)  拼音:tiào qiáng mò quān
盗窃行为。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由你写,或是跳墙蓦圈,剪柳搠包儿,做上马强盗,白昼抢夺,或是认道士,认和尚,养汉子,你则管写不妨事。」
分類:偷盗行为
《國語辭典》:曳尾泥涂(曳尾泥塗)  拼音:yì wěi ní tú
比喻宁愿贫困而自在的活著,不愿尊贵礼遇而备受拘束。参见「曳尾涂中」条。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险些儿早狗烹锜釜,做不得脱颖囊锥,尚兀是曳尾泥涂。」后亦比喻为行为卑鄙龌龊,如龟拖著尾巴在泥地中爬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叶伯芬的曳尾泥涂,大都如此,这回事情,不过略表一二。」
《漢語大詞典》:儇狎
指浮薄狎昵的行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民族精神论》:“而舞文弄墨以词客骚人自命,好为轻佻儇狎之流者,尤以吾 苏 为最。”
《国语辞典》:偷狗戏鸡(偷狗戏鸡)  拼音:tōu gǒu xì jī
比喻男女间不正当的行为。《红楼梦》第七回:「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也作「偷鸡摸狗」。
《国语辞典》:异常行为(异常行为)  拼音:yì cháng xíng wéi
泛指不正常的行为。通常指因心理失常或情绪困扰而表现的各种行为。
《国语辞典》:暴露狂  拼音:pù lù kuáng
指对无预期的陌生人暴露性器官的幻想、欲望或行为,藉以得到重复且强烈的性兴奋。其欲望通常无法控制。也指被诊断为具有「暴露症」的人。
《國語辭典》:风花雪月(風花雪月)  拼音:fēng huā xuě yuè
1.四时景色。《孤本元明杂剧。鱼篮记。第一折》:「春夏秋冬四季天,风花雪月紧相连。」
2.比喻风流场所中男女欢爱的行为。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光阴如隙驹,陈秀才风花雪月了七八年,将家私弄得乾净快了。」
《國語辭典》:拔虎须(拔虎鬚)  拼音:bá hǔ xū
1.老虎嘴上拔胡须。比喻做冒险的事。《水浒传》第一一回:「泼贼!杀不尽的强徒!将俺行李那里去?洒家正要捉你,这厮们倒来拔虎须!」也作「捋虎须」、「撩虎须」。
2.一种古老诈赌术。民间把这种诈赌集团叫做虎须党,称其手法为「拔虎须」。后为诈欺、诈赌的代名词。清。刘家谋 海音诗:「虎须手捋自棻迷,那更围鱼一网提。」自注云:「手握三签,藏其根,露其梢,一根系红绳,垂于外,若可辨,若不可辨。猜者置钱其梢,以得红绳为胜,胜者三倍偿之。然随手抽换,罕能中者。辄罄资以归,谓之『虎须』。」
3.从事先做好记号的纸捲或纸团中,拈取其中一个,以取决事情。也称为「拈阄」。
《國語辭典》:寝皮食肉(寢皮食肉)  拼音:qǐn pí shí ròu
寝皮,把皮剥下来当寝具睡。寝皮食肉形容愤恨到极点。参见「食肉寝皮」条。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八出:「纵将他寝皮食肉也恨难劖,谁想那一班儿没掂三,歹心肠,贼狗男。」
《國語辭典》:使绊子(使絆子)  拼音:shǐ bàn zi
用脚勾绊对方,使人跌倒。引申为背地里耍弄手段陷害他人。《红楼梦》第六五回:「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作「使绊儿」。
《國語辭典》:鼠窃狗偷(鼠竊狗偷)  拼音:shǔ qiè gǒu tōu
比喻行为偷偷摸摸、盗窃小利的人。如:「交友切莫结交鼠窃狗偷,以免身败名裂。」也作「鼠窃狗盗」。
《漢語大詞典》:奸舋(姦舋)
指奸诈不轨的行为。舋,通“ 衅 ”。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至 延 ( 繇延 )姦舋彰著,无与比崇。 臧文仲 有言:‘见无礼於君者,若鹰鸇之逐鸟雀,农夫之务去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