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2382~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0—452 【介绍】: 北魏赵郡人,字虎符。太武帝神麚中,征拜中书博士,转侍郎,除淮阳太守。以学优温谨,选授太子经。后加建威将军,赐爵高邑子。文成帝立,除洛州刺史,卒谥简。
《國語辭典》:虎符  拼音:hǔ fú
古代作为掌管军队或用兵的虎形兵符。《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
《國語辭典》:铜虎符(銅虎符)  拼音:tóng hǔ fú
汉代用于军事徵发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在京师,左符分给郡守。《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南朝宋。裴骃。集解:「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漢語大詞典》:金虎符
古代发兵或表明身份的凭证。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授君印綬、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九。” 吕向 注:“金虎、竹使符, 汉 家符名。”元史·兵志一:“万户佩金虎符。符趺为伏虎形,首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元史·地理志六:“ 至元 十七年,命 都实 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 河 源。”亦省称“ 金虎 ”。 元 萨都剌 《送管监司升广西宣慰使》诗:“花驄一日行千里,金虎三珠照百蛮。”
《国语辞典》:虎符金牌  拼音:hǔ fú jīn pái
皇帝赐予宠信之臣或功臣,可行使最高权力的虎头形金牌。《董西厢》卷八:「虎符金牌腰间挂,英雄镇著普天之下,諕得逆子贼臣望风的怕。」也称为「虎头牌」。
《国语辞典》:金牌虎符  拼音:jīn pái hǔ fú
金牌,皇上所颁赠的信物。虎符,古代军人当作信物的虎形兵符。金牌虎符指皇帝赐予宠信的臣子或功臣,使其可行使最高权力的信物。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我将这金牌虎符都袖褪者,唤相公早醒些,快迭。」
《国语辞典》:阳陵虎符(阳陵虎符)  拼音:yáng líng hǔ fú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形,有左右两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是符节制度的重要实物。
《漢語大詞典》:兽符(獸符)
虎符。因避讳而改。陈书·周迪传:“裁解豚佩,仍剖兽符。”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握兽符而架寅车。”
分類:虎符避讳
《漢語大詞典》:武符
即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 唐 人避 唐 高祖 之祖 李虎 讳改。 唐 王维 《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天子宠兮为崇荣,赠我武符兮赐我专城。” 唐 孙樵 《武皇遗剑录》:“ 武皇 曾不逗挠於其衷,亟发武符,按言诛之。”
《國語辭典》:虎头牌(虎頭牌)  拼音:hǔ tóu pái
1.皇帝赐给近臣或功臣,可行使最高权力的虎头形金牌。元。李直夫《虎头牌》第四折:「呀!这的是便宜行事的那虎头牌!」也称为「虎符金牌」。
2.刻有虎头文饰的盾牌。《水浒传》第七六回:「龙文剑掣一汪秋水,虎头牌画几缕春云。」
3.旧时衙门前面画有虎头形状的布告木牌,以表示威仪和禁止閒人随意进出衙门。
《漢語大詞典》:庚符
兵符;虎符。调兵遣将的凭证。 宋 岳珂 桯史·义騟传:“庚符下,统府调兵三千人以往。”
《漢語大詞典》:虎竹
铜虎符与竹使符的并称。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征调等。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唐 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按,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答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又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用虎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
《漢語大詞典》:龟虎(龜虎)
龟印和虎符。借指官位。 唐 柳宗元 《献弘农公五十韵以毕微志》:“龟虎休前寄,貂蝉冠旧行。”集注引 韩醇 曰:“龟,印也。 卫宏 《汉旧仪》:列侯、丞相、将军,皆黄金印、龟钮……虎,符也, 汉文帝 初与郡守为铜虎符。” 唐 柳宗元 《唐故邕管招讨副使邓君墓志铭》:“参帷幕之任,董龟虎之威。”
分類:虎符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