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氆氇(氆氌)  拼音:pǔ lū
藏族地区所产的一种手工羊毛织品。种类甚多,一般用来当作衣服和坐垫等材料。如:「这次民族文化展,校方特地展示一件用氆氇制成的藏族服饰。」
《漢語大詞典》:逻些(邏些)
藏语的音译。 吐蕃 的都城。即今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旧唐书·吐蕃传上:“其国都城号为 逻些城 。”旧五代史·外国传二·吐蕃:“其俗随畜牧无常居,然亦有城郭,都城号 逻些城 。”
《国语辞典》:宗喀巴  拼音:zōng kā bā
人名。(西元1357~1419)为藏语tsong khapa的音译。本名罗桑扎巴贝。宗喀(今青海西宁)人。西藏高僧。七岁出家,从噶当派法王顿珠仁钦学经,后又跟萨迦派仁达瓦及布顿弟子却贝瓦等大师学法,显密教法莫不精熟,其深度和广度超迈前贤,一时独步,并卓然成一家之言。因感当时西藏佛教轻忽比丘戒律的缺失,大力提倡严守戒律,戴从前持律者所戴的黄色僧帽,表示严持戒律的决心和思想,成为西藏佛教的改革者,其教法经弟子的弘扬、发展形成格鲁派。所以宗喀巴也是格鲁派的创立者。弟子众多,其中以贾曹杰、克主结最著名。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辨了不了义论》等。
《漢語大詞典》:剌马(剌馬)
藏语的译音。或译为“剌麻”、“喇嘛”。我国藏族、蒙族对喇嘛教僧侣的尊称,意为上人、师傅。 元 杨瑀 山居新话:“上曰:‘曾闻用人心肝为供,果有之乎?’ 班 曰:‘闻有此説,未尝目击,问之剌马可也。’”
《漢語大詞典》:噶布伦(噶布倫)
亦称“ 噶伦 ”。亦称“ 噶隆 ”。 藏语。旧 西藏 地方政府主管行政事务的官员,由 清 政府驻 藏 大臣会同 达赖喇嘛 挑选,具奏任命。清史稿·职官志四:“ 前藏 唐古特 三品噶布伦四人。掌综理 藏 务。内一人喇嘛充补,不给顶戴。”清史稿·职官志四:“ 藏 地分 衞 、 藏 、 喀木 、 阿里 四部,各置噶布伦治其地,职任綦重。”
《漢語大詞典》:塔尔寺(塔爾寺)
我国著名佛寺之一。藏语“公本”,意为“十万佛像”。在 青海省 湟中县 鲁沙尔 东北。为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始建于 明 嘉靖 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共由 大金瓦寺 、 小金瓦寺 、 小花寺 、 大经堂 等十余个建筑物组成,雄伟壮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语辞典》:哲布尊丹巴  拼音:zhé bù zūn dān bā
藏语rje ba tsun dam pa的音译。喀尔喀蒙古地区最重要的转世活佛。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觉囊派比丘多罗那他到漠北传法,为蒙古汗王尊为「哲布尊丹巴」(意为尊胜)。多罗那他圆寂后,其转世札那巴札尔成为哲布尊丹巴一世,改宗格鲁派。此转世系统至民国十三年哲布尊丹巴八世圆寂而终止。
分类:藏语音译
《国语辞典》:甘珠尔(甘珠尔)  拼音:gān zhū ěr
藏语bka'-'gyur的音译,意为佛语部。是藏文《大藏经》两个组成部分之一。内容包括律、经、怛特罗等。收录的著作共千馀部。
分类:藏语音译
《国语辞典》:格鲁派(格鲁派)  拼音:gé lǔ pài
西藏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格鲁」为藏语dge-lugs的音译。十五世纪初由宗喀巴创立。由于宗喀巴晚年常驻其所建立的甘丹寺,因此该宗派被称「法主甘丹人的宗派」,藏语为了词字简化和顺口改称为「格鲁派」。主张严守戒律,强调显密兼修与修行次第。因此派僧侣顶戴标示奉守戒律的黄帽,俗称为「黄教」。又以宗喀巴出于噶当派,故也称为「新噶当派」。
《国语辞典》:丹珠尔(丹珠尔)  拼音:dān zhū ěr
对佛语的论述、注释。为藏语bstan-'gyur的音译,是组成《西藏大藏经》的两个部分之一。内容主要是大乘佛教经典的论著;其馀有关于怛特罗仪轨和修持的著述,对经文的论述、注疏;关于文法、因明、医药、星相学的著作,与高僧大德的传记。分成赞颂、咒释、经释、目录四类。根据德格版,所收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
《国语辞典》:大圆满法(大圆满法)  拼音:dà yuán mǎn fǎ
西藏佛教宁玛派的主要修行方法。「大圆满」为藏语rdzogs chen的意译。大圆满法分为:心、界与要门三部。心部:认为一切现象都只是自心的显现。专重在彻见自心本性,显发自然妙智。界部:由自然妙智悟入凡心所显现的,都是法性光明境界。要门部:运用无分别智将一切现象汇归于不空不执的法性,现證法性境界,能迅速成佛。宁玛派教法中最高深的法门。
《国语辞典》:宁玛派(宁玛派)  拼音:níng mǎ pài
西藏佛教的一支宗派。为藏语rNying ma pa的音译。宁玛意译为旧的,即指其所弘传的佛法是前弘期的密教。奉印度金刚乘大师莲华生为祖师。注重金刚乘密法的修持,其中以大圆满教授最重要。此派修行人戴红帽,所以也称为「红教」。
《国语辞典》:金奔巴  拼音:jīn bēn bā
奔巴,藏语bum pa的音译,意为瓶。金奔巴指金瓶。清乾隆五十七年,创金奔巴制。一存于拉萨大招寺,凡达赖、班禅及藏内、青海各呼图克图圆寂后,经数年,将寻获的转世灵童之姓名、生辰,用满、汉、藏三种文字,缮签入金瓶内,由驻藏大臣监同抽掣;一存于北平雍和宫,内外蒙古之呼图克图,由理藩院行文,令其盟长将名字送京,入雍和宫金瓶内挈之。以确定其中一位灵童为该呼图克图的转世。
分类:藏语音译
《国语辞典》:萨迦派(萨迦派)  拼音:sà jiā pài
西藏佛教宗派之一。藏语Sa skya pa的音译。十一世纪贡却杰波在萨迦建寺弘法,形成萨迦派,流传至今。主要弘扬道果法。该派发展至元朝势力最盛,五祖八思巴被元世祖封为帝师,并掌西藏政教大权,直到元末。因主寺围墙涂红、白、黑三色,故俗称为「花教」。
《国语辞典》:仁波切  拼音:rén bō qiè
西藏对转世修行者的尊称。为藏语rinpo che的音译。意译为珍宝。指经一定手续测试,證实为某一位大修行人的转世,再来度化、利益众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