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妄说(妄説)
以空话取悦于人。《礼记·曲礼上》:“礼不妄説人。” 郑玄 注:“为近佞媚也。君子説之不以其道,则不説也。” 孔颖达 疏:“礼动不虚,若説人之德则爵之,问人之寒则衣之。若无爵无衣则为妄説,近於佞媚也。” 陆德明 释文:“説,音悦。”
《國語辭典》:乖谬(乖謬)  拼音:guāi miù
荒谬反常,违背情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事类》:「引事乖谬,虽千载而为瑕。」《聊斋志异。卷六。蕙芳》:「如有乖谬,咎在老身。」
《國語辭典》:谬妄(謬妄)  拼音:miù wàng
荒谬愚妄。《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惟割既往谬妄之失,思隆周文济济之美。」
分類:荒谬背理
《國語辭典》:呓语(囈語)  拼音:yì yǔ
1.说梦话。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卧,于梦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座皆云:『吕蒙呓语通周易。』」《聊斋志异。卷一。贾儿》:「伺母呓语,急启灯,杜门声喊。」
2.比喻无稽之谈。如:「我不相信这种呓语会出自他的口中,一定有人造谣生事。」
《漢語大詞典》:庸缪(庸繆)
才识低下,行事荒谬。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 李邦彦 、 白时中 、 张邦昌 ……之徒,庸繆不才,忌嫉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所谓社稷之贼也。” 明 宋濂 《题宋名公与马鹤山诸帖》:“治效显著者为臧;贪刻庸繆者为否。”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驻防副都统 海龄 ,庸繆人也。”
《國語辭典》:谬见(謬見)  拼音:miù jiàn
错误的见解。如:「此书谬见比比皆是。」
《漢語大詞典》:迷妄
暗于事理;虚诞荒谬。管子·山权数:“此使君不迷妄之数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今之言禪者,好为隐语以相迷,大言以相胜,使学之者悵悵然,益入於迷妄。”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正信不立,又乌从比较而知其迷妄也。”
《漢語大詞典》:虚谬(虚謬)
虚假荒谬。晋书·吕光载记:“ 郭黁 巫卜小数,时或误中,考之大理,率多虚谬。”《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顷(倾)肝露胆每兢兢,不曾分寸行虚谬。”《元典章·刑部十四·伪造佛经》:“僧人 袁普照 ,自号 无碍祖师 ,伪造论世秘密经文,虚谬凶险,刊板印散,扇惑人心。”《天雨花》第二二回:“託孤二叔真虚谬,堂上全无半点恩。”
分類:虚假荒谬
《漢語大詞典》:缪妄(繆妄)
荒谬无稽。 宋 欧阳修 《正统论》上:“而谓帝王之兴必乘五运者,繆妄之説也。” 明 杨慎 《跋赵东山春王正月辨》:“ 汉 制大抵袭 秦 ,故首十月非係十月至 灞上 也, 秦 之繆妄不足言。”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观 汝纶 所为文辞,不应与 紓 同其繆妄,或由性不絶人,好为奬饰之言乎!”
分類:荒谬
《漢語大詞典》:浮诞(浮誕)
(1).虚妄荒谬。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其 江 南义疏,十有餘家,皆辞尚虚玄,义多浮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南园香山:“然其间率多浮诞之语。”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放生池记》:“疾时文浮诞,痛仰士子,遂失众心。”
(2).轻浮放荡。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东晋 时所用人才皆 中州 浮诞者之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朱子论苏王:“其徒若 秦观 、 李荐 ,皆浮诞轻佻,士类不齿。”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迨至 正始 之际,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庄 老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國語辭典》:悖谬(悖謬)  拼音:bèi miù
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淮南子。泰族》:「治由文理,则无悖谬之事矣。」也作「悖缪」。
《漢語大詞典》:昏荒
(1).昏乱荒谬。 唐 元稹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兵部尚书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 润 錡 待我,不踰于行。一日叛诞,肆其昏荒。”
(2).蒙昧荒凉。 潘飞声 《登百石》诗:“初疑西方国,昏荒古未闢。”
《國語辭典》:谬论(謬論)  拼音:miù lùn
荒唐错误的言论。如:「别听他说得冠冕堂皇,其实是一派谬论。」《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夫以孝文之仁,平、勃之知,犹有过刑谬论如此甚也,而况庸材溺于末流者乎?」《文明小史》第四○回:「王布衣的夫人,说的是破三从四德的谬论,女子也同男子一般,生在地球上就该创立事业。」
《國語辭典》:谬种(謬種)  拼音:miù zhǒng
1.荒谬错误的言论、学术流派等。
2.骂人的话。相当于坏东西、坏蛋。
《漢語大詞典》:迂谬(迂謬)
迂腐荒谬。新唐书·韦处厚传:“宰相不能詰,下羣臣议, 处厚 发十难誚其迂谬, 平叔 愧缩,逐为 端州 司马。” 宋 叶适 《苏绰》:“使诚如 鞅 所论,则其迂谬无术亦已甚矣。”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况累黍之法,实迂谬不可行,何能取準?”
分類:迂腐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