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空草
(1).荒草。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三:“ 南山 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2).贝母的别名。见 明 李明珍 本草纲目·草二·贝母
(3).不拌料的牲口食草。《解放日报》1944.2.14:“出发到一定的地方,首先把槽扫净,喂点空草,一则给牲口解饥,另则借以换气休息。”
分類:荒草牲口
《漢語大詞典》:芜没(蕪没)
谓掩没于荒草间;湮灭。 南朝 梁 沈约 《愍衰草赋》:“园庭渐芜没,霜露日霑衣。” 宋 王安石 《自金陵至丹阳道中有感》诗:“苑方 秦 地皆芜没,山借 扬州 更寂寥。” 明 杨慎 《观金润甫画壁歌》:“翻嗟古来才士芜没亦何限,感慨为尔击节生遥悲。” 清 戴名世 《〈四家诗义合刻〉序》:“士风之苟且至於如此,而‘五经’之不芜没也几希。”
分類:荒草湮灭
《漢語大詞典》:披草
拨开荒草。谓隐居者相互交往或对隐居者的访问。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时復墟里人,披草共来往。”晋书·文苑传·袁宏:“披草求君,定交一面。”
《漢語大詞典》:榛荒
(1).丛生的荒草。 南朝 齐 王融 《克责身心篇颂》:“岂无通术,跋此榛荒。” 宋 曾巩 《读书》诗:“性本反澄澈,情田去榛荒。长编倚脩架,大轴解深囊。”
(2).指荒草丛生之地。 宋 朱熹 《白鹿洞赋》:“经北原以东騖,涉 李 氏之崇冈,揆厥号之所繇,得頽址於榛荒。”
(3).荒废,衰落。新唐书·郭子仪传:“ 洛阳 自大盗以来,焚埃略尽,百曹榛荒,寰服不满千户。” 宋 欧阳修 《镇阳读书》诗:“却欲寻旧学,旧学已榛荒。”
《國語辭典》:奥草(奧草)  拼音:ào cǎo
丛生未经刈治的野草。《国语。周语中》:「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分類:茂密荒草
《漢語大詞典》:埽墓
(1).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汝东归,埽除墓地耳。” 颜师古 注:“言待其丧至也。”后以“埽墓”为等待祸发之典。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南齐 徐文景 方贵盛,其父深忧之曰:‘我正当埽墓待丧耳。’”
(2).于坟上培土,清除荒草,并进行祭奠。 清 葆光子 《物妖志·介类·蟒》:“ 乾道 间, 歷阳 芮不疑 ,从父埽墓。”
《漢語大詞典》:翳秽
亦作“ 翳秽 ”。 指荆棘荒草等阻障通路之物。六韬·战骑:“大涧深谷,翳薉林木,此骑之竭地也。” 唐 元稹 《告畬竹山神文》:“ 通 之邑居,纔二百室,一旦为神剪翳秽,戮豺狼,幅员六十里之地,亦足为用力於神,神其戒哉!”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山下出泉:“泉出於山下,则翳秽沙泥,皆足以障塞之。”
《漢語大詞典》:设舍(設舍)
(1).布置住处。韩非子·十过:“昔者 卫灵公 将之 晋 ,至 濮水 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
(2).谓在荒草地上拔草止宿。形容军行急促。战国策·西周策:“ 魏王 惧,令军设舍速东。” 孙诒让 札迻·战国策·高诱鲍彪注:“案:‘设舍’与‘速东’之义不相贯,疑‘设’当作‘拔’,‘拔’、‘设’篆文相近而误。《左氏·僖十五年传》云:‘ 晋 大夫反首拔舍从之。’ 杜 注云:‘拔草舍止。’”
《漢語大詞典》:秽奥(穢奥)
茂密的荒草。
分類:茂密荒草
《漢語大詞典》:奥秽(奥穢)
亦作“奥薉”。 茂密的荒草。 明 刘基 《艾如张》诗:“孰是奥秽,而不剪除。” 明 刘基 《菜窝说》:“鏺其莱芜,芟去奥薉。”
分類:茂密荒草
《漢語大詞典》:攒芜(攢蕪)
荒草丛生。《梁书·张缵传》:“息 铜山 而繫缆,访 叔文 之灵宇;得旧名而犹存,皆攒芜而积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