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起稿  拼音:qǐ gǎo
草拟底稿。如:「他正在为下周的演讲起稿。」《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当下留在后面楼上,起了一个婚书稿。」也作「起草」。
《漢語大詞典》:算草
演算的草稿。 李广田 《记问渠君》:“在课堂下边,却有大多数的同学必须去借他的算草来照抄。”
分類:演算草稿
《漢語大詞典》:秘草(祕草)
暗自打草稿。 明 宋濂 《跋褚士文书四箴后》:“ 实之 号 臞轩 ,读书五行俱下,终身不忘,为文未尝祕草。登 嘉定 十年进士第。”
《國語辭典》:信底  拼音:xìn dǐ
信函的草稿。如:「他没有保存信底的习惯。」
分類:书信草稿
《国语辞典》:稿儿(稿儿)  拼音:gǎo ér
1.文字、绘画的草稿或范本。如:「这稿儿我还得修改一下,才能交件。」
2.心里的计画。如:「这太离谱了吧!要吹牛也得先打个稿儿。」
3.常则。如:「这事那有准稿儿?」
《漢語大詞典》:槁草
文章的草稿;稿本。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进諫必以章疏,无直用槀草之理。”一本作“ 稿草 ”。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郑畋 《凤池槀草》内载两为相奏拟状数卷。”
《漢語大詞典》:诏稿(詔稿)
亦作“ 詔藁 ”。 诏书的草稿。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记瀛国公事:“至则以 文宗 亲改詔藁呈 顺帝 览之,曰:‘此朕家事,外人岂知。’”
分類:诏书草稿
《漢語大詞典》:屏风儿(屏風兒)
指诏书的草稿格式。 宋 代皇帝的诏书体制不一,故翰林院吏常以片纸抄录旧作以供当值的翰林参考,称“屏风儿”。 宋 周必大 玉堂杂记卷下:“内制名色不一,仪直时或未详其体式,故凡词头之小者,院吏必以片纸録旧作於前,谓之屏风儿。”
《漢語大詞典》:议稿(議稿)
奏议的草稿。 清 陈仪 《上朱相国书》:“忆初设此官时,大人议稿第一条,即收用效员,诚为深虑远见,至此而益知其不可易也。”
分類:奏议草稿
《漢語大詞典》:砚草(硯草)
撰拟草稿。作文需用笔砚,故云。 宋 王禹偁 《谪居》诗:“请缨无壮志,砚草亦胡为?”
《國語辭典》:底稿  拼音:dǐ gǎo
原稿或草稿。如:「这本书的底稿早就不见了。」
《國語辭典》:主稿  拼音:zhǔ gǎo
多数人或几个机关会同办理的公事,由一个人或一个机关起草,称为「主稿」。
《漢語大詞典》:着稿(著稿)
亦作“ 著藁 ”。 起草;打草稿。新唐书·韦承庆传:“累迁凤阁舍人,掌天官选。属文敏无留思,虽大詔令,未尝著藁。” 明 杨慎 词品·张安国:“﹝ 张孝祥 ﹞平昔为辞,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
《漢語大詞典》:演草本
练习本,草稿本。 毕方 锺涛 《千重浪》第十三章:“说着就忙不迭地把炕桌撂倒在炕梢,又从孩子的书包里拿出一支钢笔,一个新的演草本。”
《漢語大詞典》:函稿
亦作“ 函藳 ”。 书信等的草稿或底稿。 清 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继荐 太仓 钱主事 鼎铭 ,许之。且以函藳见属,辞,不获,稿成,授 钱君 。” 清 曾纪泽 《复陈中俄议界情形疏》:“除将致 俄 外部函稿译汉咨呈总理衙门查核外,谨将微臣遵旨与 俄国 外部商论界务情形,恭摺復陈。” 清 曾纪泽 《伦敦致刘康侯太守》:“兹将復 丹崖星使 函稿寄弟一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