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斛律羡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2 【介绍】: 北齐朔州敕勒部人,字丰乐。斛律金次子。善射。初为高澄开府参军事。武成帝河清中,官幽州刺史。后主天统初,于北边大设守备以御突厥。武平元年,进封荆山郡王。后其兄斛律光被杀,同被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吴县人。善鼓琴。为独孤及所重,与之游。荆山每操琴,常以十合小豆为准,尽一升而移品。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崔闲,字诚老,自号无著道人,星子(今属江西)人。尝游京师,后结庐于玉涧,号睡足庵。苏轼谓之玉涧山人。又名玉荆山人(《参寥子诗集》卷一)。卒年七十八。事见《永乐大典》卷二七四一引《南城志》、《九江府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徐州人,字荆山。哲宗绍圣四年进士。为吴县主簿。从陈师道学诗,为叶梦得所称。
全宋诗
寇国宝,字荆山,徐州(今属江苏)人。从陈师道学。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石林诗话》卷中、《宋史》卷四四五)。授吴县主簿(清乾隆《徐州府志》卷一九)。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荆山,云岩僧,见王宾《虎丘山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溆浦人,字山甫,号南条。永乐四年进士。历官交趾按察佥事,在任廉洁审慎,各族民人皆服。调山东,致仕归。箧中惟俸金三两。家居不入城市,生计困窘,绝无怨悔。
维基
荆政芳,字山甫,号南条,湖广溆浦县(今属湖南)人。永乐丙戌进士。永乐四年(1406年)二甲第六十五名进士,授官交趾按察司佥事,后改山东。其为官清廉,素食布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人,号荆山居士。孟澄女。工诗,有才辨。配不得志。性疏朗,不忌客。尝论朱淑真诗有俗气,不及李清照。其说为士林所赏。作品皆散佚。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苏州人。训导孟澄女自号荆山居士
周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7 【介绍】: 明庐州卫人,字天章,号荆山。弘治九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屡迁礼科都给事中,慷慨好言事。正德初上疏请毁新立寺观,摒逐法王、真人,止醮事。率与中官□牾,为刘瑾搒掠几死。削籍,寻卒。有《垂光集》。
维基
周玺(?—1507年),字天章,直隶庐州卫(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进士,授吏科给事中。累升至礼科都给事中。周玺为人慷慨好言,明武宗即位初期,周玺请求毁去新建的寺庙道观,并逐法王、真人,停止道士所做的祈祷礼仪,并追论太监齐玄炼丹浪费财政的罪过。不久,因为连时下雨,其与同僚弹劾侍郎李温、太监苗逵等人。同年九月,因星变,再弹劾李温与尚书崔志端、熊翀、贾斌,都御史金泽、徐源等。熊翀、李温、金泽等人被罢免。当时武宗派遣太监韦兴镇守郧阳,周玺上疏反对。之后又与同官请求改正时政弊病,没有得到批准。正德元年(1506年),周玺再次上疏,弹劾大臣贾斌等十一人,中官李兴等三人,勋戚张懋等七人,边将朱廷、解端、李稽等三人。此后上疏指责武宗荒乱时政,御史何天衢等亦赞同其言。奏摺抵达礼部,礼部尚书张升请求采纳其建议。武宗虽然不加以责怪,但仍然不采纳。次年,周玺升任顺天府府丞。因其屡次进谏,得罪刘瑾等人。当时,武宗命周玺与监丞张淮、侍郎张缙、都御史张鸾、锦衣卫都指挥杨玉勘察近县皇庄,杨玉为刘瑾党羽,周玺对其辞色无假,与其交往只用牒文。杨玉奏其侮慢皇帝亲使,刘瑾于是矫旨逮下诏狱并严刑拷打,周玺以此致死。三年后,刘瑾被诛,朝廷诏复其官赐祭,体恤家人。嘉靖初年,录用其一子为官。
《漢語大詞典》:号弓(號弓)
传说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于 荆山 下。铸鼎成,有龙迎之上天,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攀持龙须,须拔,坠 黄帝 弓。百姓抱弓、须号泣。见史记·封禅书。后因以“号弓”指帝王崩殂。 唐 权德舆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之二:“晏车悲卤簿,《广乐》《簫韶》,最愴号弓处,龙髯上紫霄。” 明 张煌言 《三月十九日有感甲申之变》诗之一:“ 燕山 春老泣啼鹃,屈指号弓十八年。”
《漢語大詞典》:荆巫
(1). 荆楚 的巫祝。史记·封禅书:“ 荆 巫,祠 堂下 、 巫先 、 司命 、 施糜 之属。” 唐 刘禹锡 《阳山庙观赛神》:“ 荆 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娑娑启醉颜。”
(2). 荆山 与 巫山 。 晋 张载 《登成都白菟楼》诗:“西瞻 岷山 岭,嵯峨以 荆 巫 。” 唐 许浑 《酬绵州于中丞使君见寄》诗:“ 荆 巫 夜隔 巴 西月, 鄢 郢 春连 汉 上花。”
《漢語大詞典》:荆岑
(1). 荆山 。泛指古 楚国 境内的高山。语出 汉 王粲 《登楼赋》:“蔽 荆山 之高岑。” 唐 张说 《岳州九日宴道观西阁》诗:“凉云霾 楚 望,濛雨蔽 荆 岑。” 唐 王维 《送李太守赴上洛》诗:“丹泉通 虢略 ,白羽抵 荆 岑。”
(2).指 荆南 地区。 唐 杜甫 《荆南兵马使赵公大食刀歌》:“ 蜀江 如线针如水, 荆 岑弹丸心未已。”
《国语辞典》:沮水  拼音:jū shuǐ
源出于湖北省房县西南荆山的河川。东南流至当阳与漳水汇合,南流至江陵县注入长江。
《漢語大詞典》:荆蓝(荆藍)
(1). 荆山 、 蓝田山 的并称。 荆山 在今 湖北省 南漳县 西部,相传 春秋 时 楚国 人 卞和 得玉璞于此山; 蓝田山 在今 陕西省 蓝田县 境内,出产闻名古今中外的蓝田玉。晋书·华谭传:“明珠文贝,生於 江 鬱 ;夜光之璞,出乎 荆 蓝 之下。”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下 陇 蜀 之名材,致 荆 蓝 之宝玉。”
(2).指美玉,用以比喻优异人才。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 荆 蓝 灼烁, 邓 杞 扶疏。”
《国语辞典》:荆山之玉(荆山之玉)  拼音:jīng shān zhī yù
荆山所产的玉石,即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于荆山,进献楚王,初不为王所信,致双足被刖,直到文王时方从玉璞中得到美玉的故事。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资质美好。《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国语辞典》:有眼不识荆山玉(有眼不识荆山玉)  拼音:yǒu yǎn bù shì jīng shān yù
荆山玉,春秋时代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发现的璞玉,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普通的石头。「有眼不识荆山玉」比喻认不出名贵的物品或杰出的人物。如:「这么纯净的水晶,你竟然当成玻璃,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听你之良言,辜负你的好意。正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拿著顽石一样看;过后知君子,方才识好人。』千万作饶恕我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