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省啬(省嗇)
亦作“ 省穡 ”。 爱惜。引申为节俭,节约。左传·昭公元年:“小国为蘩,大国省穡而用之,其何实非命。” 杜预 注:“穡,爱也。” 杨伯峻 注:“穡通嗇,爱惜也。”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无几何,有由勇爵而授赤社于兹者,激驰名於省嗇,谓相沿为非智,因请罢去其号,发践吏以董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嗇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破除成格以用材贤,省嗇衣食以养战士。”
《漢語大詞典》:做家
(1).谓持家节俭。《水浒传》第五回:“你看我那丈人,是个做家的人,房里也不点碗灯。” 明 无名氏 《一文钱》第四折:“我如今不去做家了。我想人生世间,还须快活受用,你与我把这些金银发起来。”《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些东西,就是姪女自家积下的……这还是他做家的好处。”
(2).成家立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朋友家喜欢他有趣,顽耍去处,少他不得。也只好趁口,不是做家的。”
《漢語大詞典》:共俭(共儉)
恭敬而节俭。共,通“ 恭 ”。左传·成公十二年:“享以训共俭,宴以示慈惠。共俭以行礼,而慈惠以布政。”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一:“惜哉共俭德,乃为侈所蛊;痛乎神圣姿,遂与夷为侣。”
分類:恭敬节俭
《漢語大詞典》:贞俭(貞儉)
清廉节俭。北史·裴佗传:“清白任真,不事家产,宅不过三十步,又无田园,暑不张盖,寒不衣裘,其贞俭如此。”旧唐书·卢藏用传:“然初隐居之时,有贞俭之操,往来于 少室 、 终南 二山,时人称为‘随驾隐士’。”
分類:清廉节俭
《漢語大詞典》:俭宝(儉寶)
谓以节俭为宝。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俭宝躬安履,仁端性自然。”
分類:节俭
《漢語大詞典》:贬约(貶約)
节约,节俭。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大饗六军及 譙 父老百姓於邑东”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虽心存贬约,虑在经纶,至於树德垂声,崇化变俗,固以道薄於当年,风頽於百代矣。”南史·后妃传论:“ 高皇 受命,宫禁贬约,衣不文绣,色无红采,永巷贫空,有同素室。”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闲钞上》:“ 国封 岁时入见母后,见二侍婢老且陋,怪其过自贬约。”
分類:节约节俭
《漢語大詞典》:俭简(儉簡)
节俭而简朴。新唐书·董晋传:“ 晋 谦愿俭简,事多循仍,故军粗安。”
分類:节俭简朴
《漢語大詞典》:寒啬(寒嗇)
犹寒俭。过度节俭。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巴黎复友人书:“凋弊寒嗇,为外人观笑,此又执政者所不愿。”
分類:过度节俭
《國語辭典》:做人家  拼音:zuò rén jiā
1.建立家业。《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颜氏听说要分开自做人家,眼中扑簌簌珠泪交流。」《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若要做人家,是这等不得。」
2.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元。无名氏《看钱奴。楔子》:「至我父亲,一心只做人家。为修理宅舍,这木石砖瓦,无处取办,遂将那所佛院尽毁废了。」
《漢語大詞典》:俭力(儉力)
节俭并勤于耕作。晏子春秋·杂上四:“举俭力孝弟,罚偷窳,而惰民恶之。”
分類:节俭耕作
《漢語大詞典》:贬省(貶省)
节俭,省俭。 唐 白居易 《答将军方元荡等〈贺德音表〉》:“思备旱之方,无如贬省;务动天之德,莫若精诚。”
分類:节俭省俭
《漢語大詞典》:不二味
谓每餐只有一样菜。形容节俭。左传·哀公元年:“昔 闔庐 食不二味,居不重席。”
分類:节俭
《漢語大詞典》:节简(節簡)
节俭简朴。 王浩沅 《清宫十三朝》第六十回:“ 道光皇帝 觉得年纪大了,人生要及时行乐,便不似从前的节简。”
分類:节俭简朴
《國語辭典》:俭觳(儉觳)  拼音:jiǎn hú
节俭微薄。《新唐书。卷一○二。令狐德棻传》:「其奉君亲,皆以俭觳为无穷计。」
分類:节俭刻苦
《漢語大詞典》:俭泰(儉泰)
亦作“ 俭汰 ”。 节俭和奢侈。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誄》:“俭泰共色,夷阻一貌。” 明 王世懋 秇圃撷馀:“ 春秋 时,王公大夫赋诗以昭俭汰,亦各以其意为之。”
分類:节俭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