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悬釜(懸釜)
谓架着锅烧饭。多形容野处的艰苦生活。韩非子·十过:“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大夫羸病。” 明 唐顺之 《与王尧衢书》:“古人有言,人各有能有不能,悬釜带索,枯槁丘壑,虽穷死而不肯悔者。”
分類:烧饭艰苦
《漢語大詞典》:苦斗(苦鬭)
艰苦战斗;在艰困中奋斗。隋书·陈稜传:“ 稜 尽鋭击之,从辰至未,苦鬭不息。” 巴金 《灭亡》第十九章:“这时候,他开始觉得这长久不息的苦斗应该停止了。”
《國語辭典》:吃苦  拼音:chī kǔ
1.遭受痛苦。《水浒传》第四二回:「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吃苦。」
2.耐苦。如:「他不能吃苦。」
《国语辞典》:苦练(苦练)  拼音:kǔ liàn
极力、艰苦地练习。如:「经过一番苦练,他终于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漢語大詞典》:饥切(饑切)
谓食物十分缺乏,生活至为艰苦。 南朝 齐 王融 《谢敕赐米启》:“不能负粟百里,分地一廛,上亏温养,自取饥切。”
《漢語大詞典》:茇涉
爬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茇,用同“ 跋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卿等皆苍猝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茇涉至此,劳苦至矣。” 胡三省 注:“草行为茇,水行为涉。”
分類:旅途艰苦
《漢語大詞典》:拔涉
登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拔,通“ 跋 ”。《隶续·汉武都太守耿勋碑》:“身冒炎赫火星之热,至属县巡行穷匱,陟降山谷,经营拔涉,草止露宿。”
《國語辭典》:爬格子  拼音:pá gé zi
写作文章。如:「作家的主要工作就是爬格子。」
《漢語大詞典》:启筚(啓蓽)
谓艰苦创业。蓽,通“ 篳 ”。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篳路蓝缕,以启山林。”清史稿·礼志一:“一曰《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其始关外启蓽,崇祭天神暨羣祀祖禰,意示从俭。凡所纪録,悉用国语、国书。入关后,有举莫废。”参见“ 篳路蓝缕 ”。
分類:艰苦创业
《國語辭典》:筚路蓝缕(篳路藍縷)  拼音:bì lù lán lǚ
筚路,以荆竹编制的柴车。筚路蓝缕指驾柴车,穿破衣,以开辟山林。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鼢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唐。孔颖达。正义:「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后比喻创造事业的艰苦。连横〈台湾通史序〉:「夫台湾固海上之荒岛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于今是赖。」也作「荜路蓝缕」、「荜露蓝蒌」、「筚路褴褛」。
《高级汉语词典》:筚路蓝缕
柴车和破衣,形容创业的艰辛
《漢語大詞典》:趼趾
生趼的脚趾。喻艰苦跋涉。 宋 杨万里 《遍游庐山示万杉长老大琏》诗:“病眸贪穷眺,趼趾怯周歷。”
《漢語大詞典》:簪蒿席草
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东观汉记·杜林传:“﹝ 杜林 ﹞於 河西 得漆书古文《尚书经》一卷,每遭困厄,握抱此经。寄 隗嚣 地,终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
分類:艰苦
《漢語大詞典》:宿水餐风(宿水餐風)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明 高明 《琵琶记·路途劳顿》:“奴家为寻丈夫,在路途上多少狼狈,况独自一身,拿着一个琵琶,背着二亲真容,登高履险,宿水餐风,其实难捱。” 明许三阶《节侠记·再贬》:“想当初关山万重,赋閒居今朝堪讽,也强似那宿水餐风。”
《國語辭典》:一锅面(一鍋麵)  拼音:yī guō miàn
南宋时民生艰困,百姓期望真德秀能改善物价昂贵的情况,故民间有谚云:「若欲百物贱,直待真直院。」等到真德秀任参知政事,却首提尊祟道学,以正心诚意为第一义。人们大失所望,在谚语后续上两句:「吃了西湖水,打作一锅面。」因南宋京城为杭州,故讥刺他虽进身朝廷,做事不切时务。见元。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真西山入朝诗》。后比喻做事糊涂。
《国语辞典》:祁寒溽暑  拼音:qí hán rù shǔ
冬天酷寒而夏天湿热。形容日子过得十分艰苦。《旧五代史。卷五七。唐书。郭崇韬传》:「陛下顷在河上,汴寇未平,废寝忘食,心在战阵,祁寒溽暑,不介圣怀。」也作「祁寒暑雨」。
《国语辞典》:祁寒暑雨  拼音:qí hán shǔ yǔ
冬天酷寒而夏天湿热。形容日子过得十分艰苦。《明史。卷一八八。陆昆传》:「锦衣玉食,岂知小民祁寒暑雨冻馁之弗堪。」也作「祁寒溽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