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5,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翠盘
乐舞
攀花
舞人
浑脱
二体
舞羽
肉飞
艳舞
和宁
独舞
赵舞
舞马
舞席
妓乐
《漢語大詞典》:翠盘(翠盤)
(1).青玉盘。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诗之二:“览持佳人玉颜,齐举金爵翠盘。” 元 虞集 《柳塘野鸭》诗:“翠盘擎露夜深寒,玉色亭亭落月残。”
(2).供舞蹈用的一种圆形设施。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常记得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筯手中敲。他笑整缕金衣,舞按霓裳乐。到如今翠盘中荒草满,芳树下暗香消,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 元 曾瑞 《哨遍·麈腰》曲:“翠盘中妃后逞妖嬈,舞春风杨柳依依。”
《國語辭典》:乐舞(樂舞)  拼音:yuè wǔ
配合音乐节拍的舞蹈,为中国传统舞蹈的总称。《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史记。卷二八。封禅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也称为「雅舞」、「舞乐」。
《漢語大詞典》:攀花
(1).摘花。 唐 李白 《赠范金乡》诗之一:“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宋 王安石 《杖策》诗:“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弄草兴常新。”
(2).古舞蹈名。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四:“今 高丽 乐是 新罗 乐……谓笛为大吟;舞有七十餘种,止用两人,谓之‘攀花’云。”
分類:摘花舞蹈
《漢語大詞典》:舞人
古代以舞蹈为业的艺人。梁书·羊侃传:“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舞。”
《國語辭典》:浑脱(渾脫)  拼音:hún tuō
1.自然完美没有雕琢的痕迹。如:「他的作品越到晚期越显浑脱圆成。」
2.将动物的皮整张剥下而做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以盛装物品、饮料,吹气后可为渡河的浮囊。《元史。卷一五四。石抹按只传》:「叙州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按只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
3.用整张皮革做成的囊形帽子。《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
4.流行于蒙古、中亚的舞蹈。舞者身著胡服,头戴浑脱毡帽表演。《旧唐书。卷一八九。儒学传下。郭山恽传》:「工部尚书张锡为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新唐书。卷一一八。宋务光传》:「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
《漢語大詞典》:二体(二體)
(1).指文、武两种舞蹈形式。一说指阴柔、阳刚两种音乐风格。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 杜预 注:“舞者有文、武。” 孔颖达 疏:“乐之动身体者,唯有舞耳。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舞者有文、武之二体。” 清 毛奇龄 竟山乐录卷三:“二体者,声有阴阳也。旧曰文、武二舞,非也。舞是乐容,非乐声也。”
(2).两种体裁。《初学记》卷二一引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夫 楚 謡 汉 风,既非一骨; 魏 製 晋 造,固亦二体。”
(3).特指史书编年体与纪传体。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然则 班 ( 班固 )、 荀 ( 荀悦 )二体,角力争先,欲废其一,固亦难矣。”
(4).指阴、阳。 宋 范仲淹 《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虽天生之材,本四象而区别;盖日用之利,合二体以交相。”
《漢語大詞典》:舞羽
古代一种乐舞。手执翟雉的尾羽而舞蹈。周礼·春官·籥师:“籥师,掌教国子舞羽龡籥。” 郑玄 注:“文舞有持羽吹籥者……云:‘左手执籥,右手秉翟。’” 宋 苏轼 《集英殿春宴教坊词·小儿致语》:“幸以髧髦之微,得参舞羽之末。”
《漢語大詞典》:肉飞(肉飛)
(1).形容舞蹈者飞动之态。后汉书·西南夷传:“昌乐肉飞,屈伸悉备。”
(2).道教指肉体飞升。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肉飞炼得几多年,白日升天 谢自然 。”参阅 清 黄生 义府·肉飞
《漢語大詞典》:艳舞(豔舞)
妖艳的舞蹈。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宴宣猷堂应令》诗:“艳舞时移节,新歌屡上絃。”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三四:“是以艳舞妖歌,末世所好;奇技淫巧,先王所惩。”
分類:妖艳舞蹈
《漢語大詞典》:和宁
使和睦安宁。
分類:和睦安宁
《漢語大詞典》:独舞
单人表演的舞蹈。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是舞剧或集体舞中的一个部分。也叫单人舞。
《漢語大詞典》:赵舞(趙舞)
(1).相传古代 赵国 女子善舞,后因以指美妙的舞蹈。 晋 左思 《娇女》诗:“从容好 赵 舞,延袖象飞翮。”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罗襦宝带为君解, 燕 歌 赵 舞为君开。”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三出:“迓天庥,国泰民安;送年华, 赵 舞 吴 謳。”
(2).指 赵飞燕 所作舞。 南朝 陈 何楫 《班婕妤怨》诗:“ 齐 紈既逐篋, 赵 舞即凌人。”
《漢語大詞典》:舞马(舞馬)
令马按节拍舞蹈。亦指马之能舞者。 南朝 宋 孝武帝 大明 间, 河南 献舞马, 谢庄 有《舞马赋》《舞马歌》。见《宋书·谢庄传》。 唐 杜甫 《斗鸡》诗:“鬬鸡初赐锦,舞马既登牀。” 宋 范成大 《时叙火后意不释然作诗解之》:“ 潘郎 晓衾梦蘧蘧,舞马竟与融风俱。” 明 唐顺之 《铜雀砚铭》:“昔维瓦,藏歌女,贮舞马;今维砚,侑图史,承铅槧。”
《漢語大詞典》:舞席
舞蹈时用以铺地的席子。 南朝 陈 徐陵 《走笔戏书应令》诗:“舞席秋来卷,歌筵无数尘。” 唐 王勃 《九成宫颂》:“风闺夕敞,携少女於歌筵;月幌霄朧,下 姮娥 於舞席。”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舞席间毬场,池舘花漠漠。”
分類:舞蹈席子
《漢語大詞典》:妓乐(妓樂)
(1).指妓人表演的音乐舞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及辅政,而修室第园馆,丽车服,虽朞功之惨,不废妓乐。”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昼夜妓乐欢宴,指天画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妇女·南和伯妾:“ 琇 至各家饮,俱设妓乐,比更衣,即与妓乱。”
(2).乐妓,舞妓。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 庄宗 初闻 崇韜 欲留 蜀 ,心已不平,又闻全有 蜀 之妓乐珍玩,怒见颜色。”
(3).犹声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二胡暴贵不终:“ 宗宪 在 江 南亦恣情妓乐,自负 嫪毐 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