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红芙蓉(紅芙蓉)
本指 唐敬宗 所宠爱之舞妓。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宝历 二年, 淛东国 贡舞女二人,一曰 飞鸞 ,二曰 轻凤 。每歌罢,上令内人藏之金屋宝帐中,盖恐风日所侵故也。由是宫中语曰:‘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后亦用作歌舞女伎的代称。
《漢語大詞典》:冷袖
袖:舞女的袖子。写舞者的凄凉。例如: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漢語大詞典》:妓人
(1).歌舞女艺人。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吾婕妤妓人,皆著 铜爵臺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上笑唤妓人问,云见二龙头张口向上,遂怖惧,不敢奏乐也。”
(2).娼妓,妓女。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县君的则是县君,妓人的则是妓人。”
《漢語大詞典》:羽钗(羽釵)
(1).装饰翠羽的钗。 汉 王粲 《神女赋》:“税衣裳兮免簪笄,施华的,结羽釵。”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翠蕤羽釵,緑秀金枝。”
(2).因舞女多佩羽钗,故亦指舞妓。 宋 曾巩 《送程公辟使江西》诗:“羽釵絶艳舞回雪,宝剑诸儒谈炙輠。”
《漢語大詞典》:燕赵女(燕趙女)
指舞女歌姬。 唐 曹邺 《四望楼》诗:“无限 燕 赵 女,吹笙上金梯。”参见“ 燕赵人 ”。
分類:舞女歌姬
《漢語大詞典》:燕赵人(燕趙人)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燕 赵 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后以“燕赵人”指美女或舞女歌姬。 唐 司马扎 《猎客》诗:“娥娥 燕 赵 人,珠箔闭高堂。清歌杂妙舞,临欢度曲长。”
《漢語大詞典》:燕赵人(燕趙人)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燕 赵 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后以“燕赵人”指美女或舞女歌姬。 唐 司马扎 《猎客》诗:“娥娥 燕 赵 人,珠箔闭高堂。清歌杂妙舞,临欢度曲长。”
《漢語大詞典》:虫人(蟲人)
(1).泛指各种人。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圣贯天地,宙合百家,虫人万千,内外精粗,如左右腓,相互而前。”
(2).指歌伎舞女。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姬则如银潢汎月也,发意善遁,举体若狂,云卷猋流,百出騃冶,亦虫人中之尤者。”
《漢語大詞典》:楚袖
楚 女舞衣的长袖。借指舞女。 唐 白居易 《留北客》诗:“即须分手别,且强展眉欢。 楚 袖萧条舞, 巴 弦趣数弹。”
《漢語大詞典》:乐妓(樂妓)
歌舞女艺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隔障歌:“ 寧王 宫中有乐妓 宠姐 者,美姿色,善謳唱。”
《漢語大詞典》:莺窗(鶯窗)
亦作“鸎窗”。 古代称歌姬、舞女居住之处。亦指妓院。 南唐 冯延巳 《浣溪沙》词:“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鸎窗人起未梳妆。” 宋 陆游 《安公子》词:“人尽怪诗酒消声价。向药炉经卷,忘却鶯窗柳榭。”
《漢語大詞典》:莺栊(鶯櫳)
指歌姬舞女所居之窗櫺。 宋 周密 《浣溪纱·拟梅川》词:“蚕已三眠柳二眠,双竿初起画鞦韆,鶯櫳风响十三絃。”
《漢語大詞典》:柘袖
柘枝舞者的衣袖。借指舞女。 明朱鼎《玉镜台记·石勒称王》:“承恩居 未央 ,罗衣染,惹天香,携柘袖,諳宫商。纶音方召幸,忙整金釵双凤凰,趋殿陛,侍君王。”
《漢語大詞典》:燕余(燕餘)
(1).指 燕 地。 汉 张衡 《七辩》:“ 淮南 清歌, 燕 餘材舞,列乎前堂,递奏代敍。”艺文类聚卷四四引 南朝 梁简文帝 《筝赋》:“乃有 燕 餘丽妾,方桃譬李,本住南城,经居东里。” 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一:“ 燕 餘有旧曲, 淮南 多冶辞。欲见倾城处,君看赴节时。”
(2).指 燕 地的美女。亦泛指舞女。艺文类聚卷四三引 南朝 梁简文帝 《咏舞》:“戚里多妖丽,重娉蔑 燕 餘。逐节工新舞,娇态似凌虚。” 唐 谢偃 《观舞赋》:“金石奏,丝桐理……於是 燕 餘齐列, 絳树 分行,曳綃裾兮拖瑶珮,簪羽釵兮珥明璫。”
《漢語大詞典》:嫔妓(嬪妓)
指姬妾与歌舞女艺人。 唐 韩愈 《丰陵行》:“设官置卫锁嬪妓,供养朝夕象平居。”
《國語辭典》:细旦(細旦)  拼音:xì dàn
宋代时,在元宵节有舞队之戏,其中乔妆为女子的男性称为「细旦」。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宵》:「细旦戴花朵,肩珠翠冠儿,腰肢纤袅,宛若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