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肚包  拼音:dù bāo
系在腰带间的小口袋。《水浒传》第四二回:「且说公孙胜依旧做云游道士打扮了,腰里腰包肚包,背上雌雄宝剑,肩胛上挂著棕笠,手中拿把鳖壳扇,便下山来。」
《漢語大詞典》:狐肷
狐狸胸腹部和腋下的毛皮。红楼梦第四九回:“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
《國語辭典》:滚肚索(滾肚索)  拼音:gǔn dù suǒ
刑具上的绳子,用来裍住犯人的腹部。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丢过这滚肚索去,扯紧著。」
《國語辭典》:打挺儿(打挺兒)  拼音:dǎ tǐng ér
头颈后仰,腹胸挺起。如:「这孩子生病,哭著不吃药,直在妈妈怀里打挺儿。」
《漢語大詞典》:囊膪
猪胸腹部的肥而松的肉。
分類:胸腹腹部
《漢語大詞典》:皮室军(皮室軍)
辽 国君主建立的心腹部队。创始于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建于 辽太宗 耶律德光 。皮室, 契丹 语“金刚”之意。辽史·百官志二:“ 太宗 选天下精甲三十万为皮室军。初, 太祖 以行营为宫,选诸部豪健千餘人,置为腹心部……则皮室军自 太祖 时已有,即腹心部是也, 太宗 增多至三十万耳。”亦称“ 皮室兵 ”。 宋 叶隆礼 《辽志》:“ 晋 末, 契丹 主部下谓之大帐,有皮室兵约三万骑人,皆精甲也,为其爪牙。”
《國語辭典》:鼠蹊  拼音:shǔ xī
腹部与大腿连接处。也称为「腹股沟」。
《國語辭典》:沙丁鱼(沙丁魚)  拼音:shā dīng yú
1.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条鳍亚纲鲱目。小者长二寸,大者尺许,下颚较上颚略长,齿不显,背苍腹白,肉美,西人多用来制为罐头食品。以最初在义大利沙丁尼亚岛捕获而得名。
2.形容拥挤不堪的现象。如:「夏天时,在公车上挤沙丁鱼的滋味,真是不好受!」
《國語辭典》:鸠形鹄面(鳩形鵠面)  拼音:jiū xíng hú miàn
形容人饥饿枯瘦,面容憔悴。《隋唐演义》第四四回:「老儿见说,忙去唤这些妇女来,可怜个个衣不蔽体,饿得鸠形鹄面。」也作「鸟面鹄形」。
《漢語大詞典》:募俞
指人体胸腹部的募穴和背脊部的俞穴,皆为脏腑经气结聚输注之处。俞,通“ 腧 ”。《素问·奇病论》:“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 王冰 注:“胸腹曰募,背脊曰俞。胆募在乳下二肋外,期门下,同身寸之五分。俞在脊第十椎下两傍,相去各同身寸之一寸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