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胃口  拼音:wèi kǒu
1.食欲。如:「他病刚好,所以胃口差一点。」
2.兴趣。如:「这本书不合我的胃口。」
《国语辞典》:不对胃口(不对胃口)  拼音:bù duì wèi kǒu
不合心意。如:「看了这么多衣服,都不对胃口,只好再继续挑。」
分类:合心心意
《国语辞典》:没胃口(没胃口)  拼音:méi wèi kǒu
1.没有食欲。如:「天气太热,吃饭都没胃口。」
2.对事物不感兴趣。如:「这件事太无聊了,我没胃口。」
《國語辭典》:对胃口(對胃口)  拼音:duì wèi kǒu
1.合口味。如:「今天的菜很对胃口。」
2.合心意。《文明小史》第五七回:「这一桩先对了冲天炮的胃口,余小琴是无可无不可的,也自然随声附和。」
《國語辭典》:合胃口  拼音:hé wèi kǒu
1.胃口,饮食的习惯、偏好。「合胃口」指适合个人的饮食习惯。如:「妈妈煮的菜最合我的胃口了。」
2.引申指适合个人的喜好、想法。如:「这首歌曲对我来说是不合胃口的。」
《國語辭典》:倒胃口  拼音:dǎo wèi kǒu
本指吃多了、吃腻了或看到恶心的东西而没有食欲。后用来比喻对事情没有兴趣而排斥。如:「他那套老生常谈的论调,真叫人倒胃口。」
分類:不想某人
《國語辭典》:吊胃口  拼音:diào wèi kǒu
比喻故弄玄虚,使人急于探知。如:「你简直存心吊我胃口!」
《漢語大詞典》:食肠(食腸)
(1).指胃。亦指食量。 汉 王充 论衡·祀义:“人食肠满,则骨节与血脉因以盛矣。”
(2).指胃口。《西游记》第二十回:“那呆子真个食肠大:看他不抬头,一连就吃有十数碗。”《西游记》第三十回:“我 猪弟 食肠大,却不是以果子作膳的。”
(3).比喻对事物的欲望。《绿野仙踪》第七五回:“ 苗秃 説:‘这事有前个处法,他的食肠大,比不得我,不是一头半百下得来的,你多与他二百,至少也得一百五六。’”
《漢語大詞典》:味口
(1).犹胃口。指食欲。 丁玲 《韦护》第三章:“ 韦护 却吃得比较多,他常常想,‘若是都能这样有味口,我一定会很健康起来的,象从前一样。’”
(2).比喻对事物的爱好。 沙汀 《困兽记》十八:“当然,他是凭了自己的味口来理解它的。”
《漢語大詞典》:槽口
指牲畜的胃口,食欲。 李古北 《农村奇事》:“春里,牲口灌了,槽口就开啦!容易上膘。”灌,指灌药。
《國語辭典》:胃脘  拼音:wèi wǎn
1.容受食物的脏腑。
2.胃口。
《國語辭典》:不爽  拼音:bù shuǎng
1.不差。《诗经。小雅。蓼萧》:「其德不爽,寿考不忘。」《红楼梦》第七七回:「所责之事皆系平日之语,一字不爽,料必不能挽回的。」
2.不痛快。如:「心中不爽」。
3.不败烂。《楚辞。宋玉。招魂》:「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漢語大詞典》:食口
(1).不劳动而吃闲饭的人。后亦指家口。《商君书·垦令》:“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秩卑俸薄食口众,岂有酒食开容颜。”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方君墓志铭》:“ 方氏 世业医,虽名著邑里,而食口浩繁。”
(2).指牲畜的胃口、食欲。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种田人少不得猪,大女婿家捉来那只乌花小猪倒也肯长,食口很好。”
《國語辭典》:爽口  拼音:shuǎng kǒu
清脆可口。南朝梁。何逊〈七召。肴馔〉:「既深悟于腐肠,岂自迷于爽口?」《金瓶梅》第五二回:「哥,今日这面是那位姐儿下的?又爽口,又好吃。」
《国语辞典》:食欲不振(食欲不振)  拼音:shí yù bù zhèn
没有吃东西的胃口、欲望。如:「他最近感冒,以致于食欲不振。」「夏日炎炎,让人心烦气躁、食欲不振、胃口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