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1—? 【介绍】: 明浙江乐清人,字肃政。弘治三年进士。以刑部郎中出任九江知府,以才干升广西参政。时土官岑猛违命,友玑入境,猛即听命。累迁副都御史巡抚大同,以抑贵幸坐致仕。后起用,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寻谢病归。
维基
高友玑(1461年—1546年),字肃政,号南屏,浙江乐清(今乐成镇)人,弘治庚戌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第五十五名,弘治三年(1490年)联捷庚戌科进士,以例得归省,寻丁母忧,服除,授南京刑部主事,历官刑部员外郎、郎中,出为九江府知府,在任三载,因才干被提拔为广西参政,管田州府事,并成功平定岑猛叛变。因忤刘瑾意,降为卫辉府知府,正德五年(1510年)五月升江西左参政,九月升山西按察使,七年闰五月升陕西右布政使,正德八年(1513年)正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大同巡抚兼理军务。十年七月以失机罪降二级,为湖广按察司副使,兵备郴桂,因外艰未赴。又用荐,十四年七月起为山东右参政,十六年五月升福建按察使,不久转任右布政使,八月入为光禄寺卿,嘉靖二年(1523年)十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四年正月升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在漕三年,嘉靖六年(1527年)七月进南京工部尚书,七年(1528年)改南京刑部,十一月调北刑部尚书,八年四月在会问郭勋擅取金辂事罪状时,以治狱无状被弹劾,令致仕。嘉靖二十五年三月卒,享年八十六,谥襄简。著有《南屏遗稿》。
《分类字锦》:肃政(肃政)
赵孟頫福建廉访副使仇公神道碑至元二十七年乃以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副使起公明年制改肃政廉访司即用公为副使
分类:肃政监司
《国语辞典》:提刑肃政廉访使(提刑肃政廉访使)  拼音:tí xíng sù zhèng lián fǎng shǐ
职官名。元代于全国各道均设提刑按察司,后改为肃政廉访司,置廉访使二员,正三品。掌管纠察该道的官吏善恶、政治得失和狱刑等事。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只因老夫廉能清正,节操坚刚,谢圣恩可怜,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
《國語辭典》:廉访(廉訪)  拼音:lián fǎng
1.察探、访查。《宋史。卷三九五。列传。李大性》:「会从官送北客,朝命因俾廉访,具以实闻,遂罢戎帅。」《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待本院廉访得实,当有移文至彼知会。」
2.宋代廉访使者、元代肃政廉访使及明、清按察使的通称。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自家王庆,在这赵廉访老相公府内做著个堂候官。」《宦海》第八回:「陆廉访听了,袁太守竟教训起他来,气得七孔生烟,双眉倒竖。」
《漢語大詞典》:两台(兩臺)
(1).指 唐 武则天 时肃政台(即御史台)的左右两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职官·两台
(2).藩台和臬台的合称。指 清 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承宣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禅讽:“﹝寺僧 大汕 ﹞常攒眉而言两臺延召之频,三司应酬之密,六时并无暇逸。”
《漢語大詞典》:臬司
元 代肃政廉访使司、 明 清 提刑按察使司的别称。主管一省司法。也借称廉访使或按察使。元史·奕赫抵雅尔丁传:“逮至臬司,皆命官及有出身之吏,廉得其情,则将服罪,狱具无庸施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上》:“ 中国 邮政,内隶於兵部,外统於臬司。”
《漢語大詞典》:臬府
即臬司。指肃政廉访使。 元 范梈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诗:“臬府羣工表,言官百世公。”
《國語辭典》:刷卷  拼音:shuā juàn
查卷,稽查各所属衙门审理刑狱案件的情形。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在京二年,为『急缺风宪事』,选授监察御史,差往南京刷卷。」也作「磨刷」、「照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