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沿洄  拼音:yán huí
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唐。李白〈淮阴书怀寄王宗成〉诗:「沿洄且不定,飘忽怅徂征。」唐。韦应物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诗:「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國語辭典》:溯洄(泝洄)  拼音:sù huí
逆流而上。《文选。郭璞。江赋》:「溯洄沿流,或渔或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并顺风以托势,莫能逆波而溯洄矣。」也作「溯洄」。
《國語辭典》:溯洄  拼音:sù huí
逆流而上。《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跻。」也作「溯洄」。
《國語辭典》:鹏抟(鵬摶)  拼音:péng tuán
大鹏展翅奋力高飞。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比喻人奋发图强。唐。李白〈独漉篇〉:「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漢語大詞典》:上征
(1).上升。《楚辞·离骚》:“駟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风余上征。”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飞陛揭孽,缘云上征。” 明 乌斯道 《泽畔》诗:“上征天无风,远游橐无金。”
(2).引申为向前发展。 鲁迅 《坟·人之历史》:“虽后世学人,或更上征而无底极,然十九世纪末之言进化者,固已大就于斯人矣。”
(3).谓溯流而上。 汉 冯衍 《显志赋》:“浮 江河 而入海兮,泝 淮 济 而上征。” 唐 李白 《丁都护歌》:“ 云阳 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4).指 春秋 时 吴 、 越 、 楚 诸国征伐中原各诸侯国。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宋 、 郑 、 鲁 、 卫 、 陈 、 蔡 执玉之君皆入朝。”
《國語辭典》:攀附  拼音:pān fù
1.攀拉附著。三国魏。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设令守无巧拙,皆可攀附,则公输已陵宋城,乐毅已拔即墨矣。」
2.依附。《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寇恂》:「今闻大司马刘公,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士多归之,可攀附也。」《宋史。卷二六八。列传。张逊》:「逊小心谨慎,徒以攀附至贵显,其吁谋献替无闻焉。」
《漢語大詞典》:起陆(起陸)
(1).腾跃而上。形容平步青云,大展鸿才。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非 一妹 不能识 李郎 ,非 李郎 不能荣 一妹 。起陆之贵,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吟云萃,固非偶然也。”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弄溪赋》词:“看纵横斗转,龙蛇起陆;崩腾决去,雪练倾河。” 周实 《〈民主报〉出版祝赋》:“起陆鱼龙鳞爪健,处堂燕雀梦魂苏。”
(2).上岸;登陆。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只见轿马纷纷伺候 范知县 起陆。”清史稿·高宗纪六:“乙酉, 英吉利 贡船至 天津 戊子,於 通州 起陆。”
《漢語大詞典》:历阶(歷階,歷堦)
亦作“ 歷堦 ”。越阶而上。礼记·檀弓下:“ 杜蕢 入寝,歷阶而升。” 孙希旦 集解:“歷阶,即栗阶。谓升阶不聚足也。”仪礼·燕礼“凡栗阶,不过二等” 唐 贾公彦 疏:“凡升阶之法有四等:连步,一也。栗阶,二也。歷阶,三也,歷阶谓从下至上皆越等无连步……越阶,四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 按剑歷阶而上。”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昔 鲁定 见侮, 仲尼 歷阶; 赵 弹 秦 筝, 相如 进缶。” 唐 康骈 剧谈录·李生见神物遗酒:“后有矮僕提酒两壶,相与歷堦而上。” 宁调元 《燕京杂诗》:“ 韩非 发愤书徒著, 毛遂 歷阶意未平。”
分類:而上
《國語辭典》:茑萝(蔦蘿)  拼音:niǎo luó
1.地衣植物松萝科「松萝」的别名。参见「松萝」条。
2.语本《诗经。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以茑和女萝来比喻兄弟亲戚间的连绵依附、相互扶持。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自惭樗栎,仰托茑萝,良所深愿。」
《國語辭典》:阶梯(階梯)  拼音:jiē tī
1.层层高起的台阶。如:「沿著阶梯往上走,你就可以看到一座寺庙。」南朝梁。何逊〈七召八首之二。宫室〉:「百丈杳冥以飞跨,九层郁律以阶梯。」
2.事情发生的原由。《易经。系辞上》唐。孔颖达。正义:「言乱之所生,则由言语以为乱之阶梯也。」
3.门路、途径。如:「这可是升官的阶梯,好好把握。」
《國語辭典》:几几  拼音:jǐ jǐ
安和稳重的样子。《诗经。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漢語大詞典》:几舄
《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周 代大官之鞋色红,头尖而向上翘。后以“几舄”为大官之鞋的代称。 明 张居正 《祭封一品李太夫人文》:“惟兹 少傅 ,秉德渊冲,忠贞作干,夙夜匪躬。履 姬公 之几舄,奏 崇伯 之肤功。”
分類:大官向上
《國語辭典》:上水船  拼音:shàng shuǐ chuán
1.逆流而行的船。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三。矛盾》:「上水船,风又急,帆下人,须好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转瞬又是元宵佳节,我便料理到汉口去,打听得这天是怡和的上水船。」
2.比喻文思迟钝。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三。敏捷》:「上曰:『颇知其人,构思甚捷。』对曰:『向在翰林,号为下水船。』太祖应声谓洎曰:『卿便是上水船也。』」
《國語辭典》:攀登  拼音:pān dēng
用手抓住东西爬上去。如:「他打算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也作「攀跻」。
《國語辭典》:发怒(發怒)  拼音:fā nù
生气动怒。《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文明小史》第二五回:「他见先生发怒,也只得罢手。」
《漢語大詞典》:洄沿
谓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寻胜不惮险, 黔江 屡洄沿。” 清 龚自珍 《桐君仙人招隐歌》:“两家息壤殊不远, 江 东 浙 东一棹堪洄沿。”
《國語辭典》:攀云(攀雲)  拼音:pān yún
援引青云往上高升。三国魏。曹植〈苦思行〉:「我心何踊跃,思欲攀云追。」唐。宋之问〈高山引〉:「攀云窈窕兮上跻悬峰,长路浩浩兮此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