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号帖(号帖)  拼音:hào tiě
古时老师给学生的作业称为「号帖」。《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一来也是先生不好,书不管你背与不背,判上一个号帖,就完了一日的工夫。」
《国语辞典》:研究室  拼音:yán jiù shì
1.学校中特设以供老师或学生研究学术的房间。
2.提供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房间。
《漢語大詞典》:呱唧
亦作“ 呱咭 ”。亦作“ 呱嘰 ”。
(1).象声词。形容鼓掌声、脚步声、物体碰撞声等。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这个当儿, 师老爷 还腾出嘴来,向地下呱咭吐了一口唾沫。”《花城》1981年第5期:“两个小时以后,来到那条山路上,除了雨声、流水声和风啸声,只有她呱唧呱唧的脚步声了。”如:呱叽呱叽的掌声响了许久。
(2).指鼓掌。 童边 《新来的小石柱》第六章:“‘同学们,快给 金大伯 “呱叽呱叽”呀!’ 高老师 带头拍起巴掌。”
《漢語大詞典》:师父娘(師父娘)
(1).旧称师父的妻子。 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这是我师父和师父娘在禪床上吃酒吃肉。”
(2).称女性老师。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女棋童 妙观 ﹞却是棋声传播,慕他才色的咽乾了涎唾,只是不能胜他,也没人敢啟齿求配。空传下个美名,受下许多门徒,晚间师父娘只是独宿而已。”
《漢語大詞典》:上行手本
指 明 清 时下属谒见上司或学生晋见老师所用的名帖。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只见跟班的从怀里掏出一个黑皮纸手本来,众人两旁看了,都诧异道:‘钦差大人,怎生还用着这上行手本,拜谁呀?’”
《國語辭典》: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師)  拼音:sān rén xíng bì yǒu wǒ shī
语出《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比喻到处都有值得学习的对象,应勇于向人请益,取长补短。《孤本元明杂剧。东篱赏菊。第一折》:「岂不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要你择其善者为亲友。」
《漢語大詞典》:减师半德(減師半德)
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若乃学 退之 而不至者为 孙樵 ;学 渊明 而不至者为 白乐天 ,则又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國語辭典》:教无常师(教無常師)  拼音:jiào wú cháng shī
语本《书经。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意即受教求知不必有固定的对象,有道德、有专长的人即可为师。《文选。潘岳。闲居赋》:「教无常师,道在则是。」
《國語辭典》:良师益友(良師益友)  拼音:liáng shī yì yǒu
称美才德出众,可兼为师友的人。亦用于比喻有助于学习的事物。如:「学长品学兼优又乐于助人,在学校是我的良师益友。」「一本好的辞典,是学习语文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