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玙璠(璵璠)  拼音:yú fán
1.美玉、宝玉。汉。桓宽《盐铁论。晁错》:「夫以玙璠之玼而弃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则天下无美宝信士也。」《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五》:「瓴甋夸玙璠,鱼目笑明月。」
2.比喻美好的品德或人物。《文选。曹植。赠徐干诗》:「亮怀玙璠美,积久德逾宣。」唐。杜甫〈贻华阳柳少府〉诗:「吾衰卧江汉,但愧识玙璠。」
《漢語大詞典》:琼玉(瓊玉)
(1).美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 崐山 积琼玉,广厦构众材。”
(2).喻指酬答的厚礼。 宋 苏辙 《答孔武仲》诗:“愧君赠桃李,永愿报琼玉。”参见“ 琼琚 ”。
(3).比喻贤才。 唐 卢纶 《送史兵曹判官赴楼烦》诗:“敢谢亲贤得琼玉, 仲宣 能赋亦能诗。” 清 周亮工 《送卓初荔返闽》诗:“琼玉满怀过 岭 雪,芙蓉一掬涉江诗。”
(4).比喻美好的诗文。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句句推琼玉,声声播管弦。”
(5).比喻霜雪。 宋 杨万里 《新霜》诗:“瓦脊生尘緫琼玉,梅梢着粉忽琅玕。”
《國語辭典》:琼琚(瓊琚)  拼音:qióng jū
美玉。古人喜佩玉,故亦引申为赠物之意。《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也称为「琼华」、「琼玖」。
《漢語大詞典》:香玉
(1).有香气的玉。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肃宗 赐辅国香玉辟邪,其玉之香闻数百步,虽鏁之金函石匱,终不能掩其气。”
(2).泛指美玉。红楼梦第二八回:“老太太多着一个香玉如意。”
(3).比喻花瓣。 唐 李玖 《白衣叟途中吟》:“春草凄凄春水緑,野棠开尽飘香玉。”
(4).比喻美女的体肤。 唐 温庭筠 《晚归曲》:“弯堤弱柳遥相瞩,雀扇团圆掩香玉。” 金 元好问 《倦绣图》诗:“香玉春来困不胜,啼鸎唤梦几时譍。”
《國語辭典》:璆琳  拼音:qiú lín
璆、琳皆为美玉。《尔雅。释地》:「西北之美者,有昆崙虚之璆琳琅玕焉。」晋。郭璞。注:「璆琳,美玉名。」
《漢語大詞典》:瑶琼(瑶瓊)
(1).泛指美玉。语本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唐 储光羲 《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诗:“羣峯悬中流,石壁如瑶琼。” 清 唐孙华 《喜雨》诗:“两年逢旱潦,斗米如瑶琼。”
(2).指美石。 唐 刘禹锡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诗:“油幕似 崑丘 ,粲然叠瑶琼。” 元 马祖常 《登都北神山醉中题壁》诗:“过溪踏瑶琼,入山採苍翠。”
(3).喻指冰雪。 宋 苏辙 《腊月九日雪》诗之一:“病士拥衾催煖酒,闭门不听扫瑶琼。”
(4).对他人诗文、赠礼的美称。 晋 傅咸 《答潘尼诗》:“貽我妙文,繁春之文……授此瓦砾,厕彼瑶琼。” 唐 刘威 《欧阳示新诗因贻四韵》:“衝戛瑶琼得至音,数篇清越应南金。”
《漢語大詞典》:琳球
亦作“ 琳璆 ”。
(1).指美玉。《宋书·傅亮传》:“饯离不以币,赠言重琳球。” 唐 元稹 《阳城驿》诗:“何以持为赠,束帛藉琳球。” 清 孙枝蔚 《新婚箴为汪季灿》:“女如桃李,男如琳球。同心同德,永荷天休。”
(2).玉器撞击声。 宋 苏轼 《代书答梁先》诗:“遗我駮石盆与甌,黑质白章声琳球。” 清 纳兰性德 《效江醴陵杂体拟古诗·范彦龙古意》:“文章贵纶綍,佩玉鏘琳球。”
(3).比喻优秀人物或优美文辞。 唐 虞世南 《和至寿春应令》:“调谐金石奏,欢洽羽觴浮。天文徒可仰,何以厠琳球。”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标题》:“ 鉅野 王生 ,阀閲裔,腹胞琳球。” 清 孙枝蔚 《祭温玄肆文》:“易尽者百年之日月,难凋者一字之琳球。”
《漢語大詞典》:玉莹(玉瑩)
(1).美玉。语出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或问:‘ 屈原 智乎?’曰:‘如玉如莹,爰变丹青。’” 宋 苏轼 《屈原庙赋》:“变丹青於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明 韩邦靖 《长安宫女行》:“西家有女如玉莹,夜剪乌云晨不行。”
(2).像美玉一样晶莹、纯洁。 宋 梅尧臣 《答王太祝卷》诗:“珠光玉莹絶瑕纇,强欲指擿徒羞颜。”
《漢語大詞典》:真玉
美玉。 汉 桓宽 盐铁论·西域:“ 张騫 言 大宛 之天马汗血, 安息 之真玉大鸟。” 清 钱谦益 《书破山刻石屋珙禅师语录后》诗:“淤泥生妙莲,炎火见真玉。”
分類:美玉
《國語辭典》:宝璐(寶璐)  拼音:bǎo lù
美玉。《楚辞。屈原。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
分類:美玉
《國語辭典》:嘉玉  拼音:jiā yù
祭祀时所用的美玉。《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玉曰嘉玉。」《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故荐嘉玉絜牲,以礼河神。」
分類:祭祀美玉
《國語辭典》:悬黎(懸黎)  拼音:xuán lí
一种美玉。《战国策。秦策三》:「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文选。班固。两都赋》:「悬黎垂棘,夜光在焉。」也作「悬藜」。
《國語辭典》:瑞玉  拼音:ruì yù
古时诸侯朝聘时所执的玉。《仪礼。觐礼》:「乘墨车,载龙旂、弧韣,乃朝以瑞玉有缫。」
《國語辭典》:圭玉  拼音:guī yù
古代一种玉制的礼器。
《漢語大詞典》:玉圭
亦作“ 玉珪 ”。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持的玉器。 三国 魏 曹植 《辨道论》:“琼蕊玉华,不若玉圭之洁也。”后汉书·张衡传“伪称洞视玉版” 李贤 注引《遁甲开山图》云:“ 禹 游於东海,得玉珪,碧色,长一尺二寸,圆如日月,以自照,自达幽冥。”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升遐玉圭》:“国朝典故:凡人主升遐,玉带则取之 霍山 ,玉圭则取之 文宣王 ,向后復送还之。”
《漢語大詞典》:玄璧
(1).黑色的璧玉。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於 西王母 ,乃执白圭玄璧,以见 西王母 。”
(2).泛指美玉。 清 姚鼐 《三长物斋诗为鱼门吏部作》:“扫除万物无一须,犹藏玄璧值连都。”
《漢語大詞典》:瑶玉
美玉。喻美好的诗文。 宋 王安石 《和景纯十四丈》之二:“遗我珠璣何以报?恨无瑶玉与公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