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五家车马如水
 
五花结队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国忠
 
杨玉环(杨贵妃)


《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列传上·玄宗杨贵妃〉~279~
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瑟瑟珠翠,璨芳馥于路。
《杨太真外传》
上每年冬十月,幸华清宫,常经冬还宫阙,去即与妃同辇。华清宫有端正楼,即贵妃梳洗之所;有莲花汤,即贵妃澡沐之室。国忠赐第在宫东门之南,虢国相对。韩国、秦国,甍栋相接。天子幸其第,必过五家,赏赐燕乐。扈从之时,每家为一队,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相映,口百花之焕发。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灿于路歧可掬。曾有人俯身一窥其车,香气数日不绝。驼马千馀头匹。以剑南旌节器仗前驱。出有饯饮,还有软脚。远近饷遗珍玩狗马,阉侍歌儿,相望于道。
《漢語大詞典》:结队(結隊)
排成队伍。《宋史·兵志九》:“结队并依 李靖 法,三人为一小队,九人为一中队。” 清 程麟 《此中人语·曾睹瑶池仙客》:“復举首西望,卤簿威严,旗旛锦簇,有众仙结队而出。” 郭沫若 《长春集·五一节天安门之夜》:“想到这儿来扭一扭秧歌,和年青的同志们结队成群。”
分類:结队队伍
《漢語大詞典》:成帮结队(成幫結隊)
犹成群结队。 徐慎 《四书记》:“同志,你们成帮结队,拉这沙子干啥用的?”
分類:成群结队
《國語辭典》:成群结队(成群結隊)  拼音:chéng qún jié duì
众多人物聚在一起。《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无奈那雀儿成群结队价来偷吃谷粟,才赶得东边的去,又向西边来吃。」《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也作「成群打夥」、「成群结党」、「成群结夥」、「成群作队」。
《分类字锦》:结队为先(结队为先)
宋史兵志置陈之法以结队为先
分类:
《國語辭典》:连队(連隊)  拼音:lián duì
军队中称连或相当于连的单位。
《國語辭典》:巡行  拼音:xún xíng
往来视察。《礼记。月令》:「命司徒巡行县鄙,命农勉作,毋休于都。」《汉书。卷七十四。魏相传》:「遣谏大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风俗、举贤良、平冤狱,冠盖交道。」
《國語辭典》:游行(遊行)  拼音:yóu xíng
1.遨游、漫游。《老残游记》第七回:「军务渐平,他也无心恋栈,遂回家乡种了几亩田,聊以度日,閒暇无事,在这齐豫两省随便游行。」
2.群众为表达心意或达成特定目的,成群结队在街上行走示意的行为,称为「游行」。如:「花车游行」、「示威游行」。
《國語辭典》:巡游(巡遊)  拼音:xún yóu
到处閒逛。《文选。郭璞。江赋》:「海童之所巡游,琴高之所灵矫。」
《漢語大詞典》:群行
1.结队而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木牛流马” 裴松之 注引《诸葛亮集》:“特行者数十里,羣行者二十里也。”
2.种种事迹。 明 宋濂 《故处州路庆元县儒学教谕张公墓志铭》:“公之子 端臣 ,件繫羣行为状,来 金华 山居,请 濂 为之铭。”
《國語辭典》:骡纲(騾綱)  拼音:luó gāng
骡群。形容商旅结队而行,前后相续的样子。
《国语辞典》:携老扶幼(携老扶幼)  拼音:xī lǎo fú yòu
形容民众群聚结队而行。《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贞观初,频年霜旱,畿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老扶幼,来往数年,卒无一户亡去。」《东周列国志》第八四回:「晋阳百姓感尹铎仁德,携老扶幼,迎接入城。」也作「扶老携幼」。
《国语辞典》:携老扶弱(携老扶弱)  拼音:xī lǎo fú ruò
形容民众群聚结队而行。《晋书。卷六二。刘琨传》:「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也作「扶老携幼」。
《国语辞典》:携老挈幼(携老挈幼)  拼音:xī lǎo qiè yòu
形容民众群聚结队而行。《精忠岳传》第五九回:「但见朱仙镇上的居民百姓,一路携老挈幼,头顶香盘,挨挨挤挤,众口同声攀留元帅,哭声震地。」也作「扶老携幼」。
《國語辭典》:掉队(掉隊)  拼音:diào duì
落在队伍后面,跟不上队伍。如:「加快脚步,才不会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