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洋务运动(洋務運動)  拼音:yáng wù yùn dòng
清朝(约十九世纪中叶)大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在英法联军之役后,深觉近代技术的重要性,而派遣留学生、制兵器等的洋务运动。但因积弊过深、财力不足而告失败。
《國語辭典》:一穷二白(一窮二白)  拼音:yī qióng èr bái
1.形容非常贫穷落后。
2.大陆地区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准低。形容基础差,底子薄。
《漢語大詞典》:夏令时
又称“经济时”或“日光节约时”。法定时的一种。在夏季,由于昼长夜短,为充分利用日光,把时钟适当拨快;到秋季,再拨回。1908年由英国人威利特提出。1916年后,德国、奥地利、荷兰及丹麦等国相继采用。中国也曾采用过。
《国语辞典》:南北战争(南北战争)  拼音:nán běi zhàn zhēng
十九世纪发生于美国的内战。美国因南北经济结构的差异,故对黑奴的主张不同。西元一八六一年,美国总统林肯下令释放黑奴,南部诸州不服,遂退出联邦,自组美利坚邦联,南北因此分裂,发生内战,历时四年。一八六五年,南方投降,美国终告统一。
《国语辞典》:农业经营(农业经营)  拼音:nóng yè jīng yíng
将经济原理、科学技术应用在农业上,使农产品的产销达到最高效率,获得最高利润的经营方式。
《国语辞典》:农业社会(农业社会)  拼音:nóng yè shè huì
以农渔牧业为主要经济生产活动的社会。
《国语辞典》:平等主义(平等主义)  拼音:píng děng zhǔ yì
一种主张平等对待所有人,且保障每个人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相同权利的思想。
《国语辞典》:膨胀缺口(膨胀缺口)  拼音:péng zhàng quē kǒu
一经济社会以货币表示的总需要,超过充分就业时总生产值的差额,称为膨胀缺口。膨胀缺口的存在,将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国语辞典》:落后国家(落后国家)  拼音:luò hòu guó jiā
经济未开发的国家。参见「未开发国家」条。
《国语辞典》:脉石矿物(脉石矿物)  拼音:mài shí kuàng wù
矿床中无经济价值的共生产物。
《国语辞典》:市场深化(市场深化)  拼音:shì cháng shēn huà
一个经济体系内人口购买力提高,促使商品层次相对普遍提升的现象,称为「市场深化」。
《国语辞典》:社区发展(社区发展)  拼音:shè qū fā zhǎn
有计画的加强社区的实质、经济、社会情况,使其成为较健康、繁荣和令人满意的居住环境。
《国语辞典》:社会建设(社会建设)  拼音:shè huì jiàn shè
泛指不属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国防而与人民生活福利有关的社会性建设。
《国语辞典》:社会发展(社会发展)  拼音:shè huì fā zhǎn
一个社会在经济、文化、教育、公民权、福利服务等方面呈正向变化的过程。
《国语辞典》:三通四流  拼音:sān tōng sì liú
大陆地区对台湾海峡两岸的通邮、通航、通商及经济、科学、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