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布刀
(1).裁布的刀。汉书·循吏传·文翁“买刀布 蜀 物”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布刀,谓妇人割裂财布刀也。”
(2).旧时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织布工具。 清 陆次云 《峒溪纤志志馀》:“布刀者,峒人织具也。峒人不用高机,无箸无枝,以布刀兼之。刀用山木,形如刀,长於布之阔,鋭其两端,背厚而楕,如弓之弧,刃如弦而薄,刳其背之腹以纳纬,而惌其鋭而吐之以当梭。纬既吐,则两手扳其两端以当箸也。”
《漢語大詞典》:文梭
织布的梭。 宋 张孝祥 《木兰花慢》词之二:“情与文梭共织,怨随宫叶同流。” 明 杨慎 词品·洪叔璵:“其餘如:‘笑捐琼佩遗 交甫 ,肯把文梭掷 幼舆 。花上蝶,水中鳬,芳心密意两相於。’用事用韵皆妙。”
分類:织布
《漢語大詞典》:梧桐木
一种多年生木本棉。花絮可织布,称橦花布或桐花布,即棉布。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 永昌郡 古 哀牢国 ﹞有梧桐木,其华柔如丝,民绩以为布,幅广五尺以还,洁白不受污,俗名桐华布。”
《国语辞典》:经纱(经纱)  拼音:jīng shā
织布时与梭子运动方向垂直的纱线。
《漢語大詞典》:踏蹑(踏躡)
亦作“ 踏籋 ”。 谓织布时踩踏织机的踏板。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度梭环欲动,踏躡佩珠鸣。” 宋 文同 《织妇怨》:“掷梭两手倦,踏籋双足趼。”
《漢語大詞典》:织绩(織績)
织布与缉麻。指纺绩织纴等女工之事。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季敬姜:“曰:‘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言妇人以织绩为公事者也。”后汉书·崔寔传:“ 五原 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 明 唐顺之 《葛母传》:“ 扬 之俗呰窳浮丽,男子游手末作,其妇女鲜事织绩,而习为假髻、侈袖、缘履之饰。”
《漢語大詞典》:纬纱(緯紗)
织布时由梭带动的横纱。
《國語辭典》:丝丝入扣(絲絲入扣)  拼音:sī sī rù kòu
扣,即筘,为织布机上的器具,织布时经丝由此穿入。丝丝入扣本指织布的技巧纯熟。后多用以比喻紧凑合度,毫无出入。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韩昌黎诗》:「近时朱竹垞、查初白有水碓及观造竹纸联句,层次清澈,而体物之工,抒词之雅,丝丝入扣,几无一字虚设。」
《国语辞典》:女织男耕(女织男耕)  拼音:nǚ zhī nán gēng
传统农业社会中,女子多在家纺纱织布,男子多出外下田耕种。也作「男耕女织」。
《国语辞典》:观者如织(观者如织)  拼音:guān zhě rú zhī
观看的人交错穿梭,像织布一样。形容人来人往,热闹繁华的样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大礼预教车象》:「御街游人嬉集,观者如织。」
《国语辞典》:绩麻拈苧(绩麻拈苧)  拼音:jī má niǎn zhù
搓麻线、织布等女红。《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婆媳两个在家绩麻拈苧,自做生理。」
《国语辞典》:不织布(不织布)  拼音:bù zhī bù
一种特殊布料。此种织布的形成,不经梭织、针织或毯合的过程,而是直接将纤维相互接合在一起,由热机械或化学方式来加以处理。其基本形式有二:(1)以各种不同纤维,经针轧式、热缩式或树脂加工结合,此类产品可作为里衬、鞋垫等。(2)以纤维素纤维制造,此类产品可用完即丢。如纸巾、尿片。
《国语辞典》:合成皮  拼音:hé chéng pí
一种人造皮。在织布或非织布上面涂上合成树脂所制成。具弹性和通气性,可制皮鞋、皮包等物。
《国语辞典》:纺织厂(纺织厂)  拼音:fǎng zhī chǎng
纺纱织布的工厂。
《国语辞典》:纺织业(纺织业)  拼音:fǎng zhī yè
专门做纺纱织布等的工业,称为「纺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