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丝发(絲髮)  拼音:sī fǎ
1.如丝的头发。形容头发光泽柔细。《乐府诗集。卷四四。清商曲辞一。晋宋齐辞。子夜歌四二首之三》:「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
2.比喻微细。《晋书。卷七三。庾亮传》:「臣受恩奕世,思尽丝发。」
《國語辭典》:具体(具體)  拼音:jù tǐ
1.大体完备。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亦能作画,画不过兰竹数竿,具体而已。」
2.有实体存在,不抽象、笼统。如:「解决问题,不要空谈,应提出具体的办法。」
《國語辭典》:具体而微(具體而微)  拼音:jù tǐ ér wéi
事物的总体内容大多具备了,只是形体或规模较小而已。《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唐。白居易 醉吟先生传:「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
分類:总体规模
《漢語大詞典》:毫分
比喻极细微。毫、分为度量单位。 汉 班固 《答宾戏》:“ 牙旷 清耳於管弦, 离娄 眇目於毫分。”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夫酒醴之近味,生病之毒物,无毫分之细益,有丘山之巨损。”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恐殫精思,无补毫分。”
分類:细微度量
《漢語大詞典》:一粟
(1).古代长度和重量单位。《淮南子·天文训》:“律之数十二,故十二蔈而当一粟,十二粟而当一寸……其以为量,十二粟而当一分,十二分而当一銖,十二銖而当半两。”
(2).喻物之细微渺小。 宋 欧阳修 《憎蚊诗》:“惟尔於其间,有形纔一粟。” 宋 苏轼 《赤壁赋》:“寄蜉蝣於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但恐太仓一粟,无济于事。”
《國語辭典》:入微  拼音:rù wéi
达到非常高深精细的地步。《晋书。卷七二。葛洪传》:「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唐。顾况〈拟古诗〉三首之二:「所贵法乾健,于道悟入微。」
《國語辭典》:纤微(纖微)  拼音:xiān wéi
细微。《淮南子。脩务》:「且夫精神滑淖纤微,倏忽变化,与物推移。」《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死囚久系,纤微成大。」
分類:细微
《國語辭典》:见小(見小)  拼音:jiàn xiǎo
1.能够看见别人所不注意的细微事物。《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见小闇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
2.所见不广。如:「他平日不多充实,视短见小,难怪部下不服他。」
《漢語大詞典》:先几(先幾)
预先洞知细微。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神仙·仙姑避迹:“ 何廷玉 、 罗万象 等数十辈,皆以失旨伏诛,仙姑明哲先几,即谓之仙亦可。” 明 屠隆 《綵毫记·拜官供奉》:“念隐忧漆室效葵倾,鉴先几曲突徙薪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速著先几之识,勿貽后至之诛。”
《漢語大詞典》:通微
通晓、洞察细微的事物。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色平而畼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宋 苏轼 《杜处士传》:“吾能通微,预知子高良,故谩矜子,以短而欲乱子言。” 明 张居正 《赠毕石庵宰朝邑叙》:“夫志成于惧,而荒于怠,惧则思,思则通微。”
《國語辭典》:轻微(輕微)  拼音:qīng wéi
轻小、微小。如:「伤势轻微」。
《漢語大詞典》:豪端
毫毛的末端。比喻细微之物。豪,通“ 毫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眼谓鼻曰:我近鉴豪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
《漢語大詞典》:遗镞(遺鏃)
(1).谓损折箭矢。借以指细微的损失。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秦 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兵不血刃,士无遗鏃,而 樊邓 威怀, 巴 黔 底定。”隋书·高祖纪上:“ 申 部残贼,充斥一隅,蝇飞蚁聚,攻州略地。播以玄泽,迷更知反,服而捨之,无费遗鏃。”
(2).指遗弃或残剩的箭镞。 汉 桓宽 盐铁论·诛秦:“往者兵革亟动,师旅数起, 长城 之北,旋车遗鏃相望。”宋书·袁淑传:“今涂有遗鏃,蠆未息蜂,敢思凉识,少酬閎施。” 元 王逢 《观钱塘江潮时教化平章大宴江上》诗:“ 钱王 射强弩,至今有遗鏃。”
《國語辭典》:慎微  拼音:shèn wéi
于细微之处小心谨慎,亦不苟且疏忽。《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
分類:谨慎细微
《國語辭典》:少差  拼音:shǎo chài
差,瘥,痊瘉。少差指稍微好些。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五:「虽然,尔后自当少差。」
分類:稍微好转
《漢語大詞典》:针芥(針芥)
亦作“鍼芥”。
(1).喻极细微之处或极细小的事物。 清 张岱 陶庵梦忆·虎丘中秋夜:“听者寻入鍼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遂於蒿莱之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2).被磁石吸引的针和被琥珀吸引的芥。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鍼芥。”参见“ 针芥相投 ”。
《國語辭典》:针芥相投(針芥相投)  拼音:zhēn jiè xiāng tóu
磁石吸铁针,琥珀能黏芥子。比喻双方言语、性情、意见等相投合。元。马臻〈送僧山云上人〉诗:「钱塘烟草无心遇,针芥相投杜德机。」也作「针锋相投」。
《國語辭典》:针芥相投(鍼芥相投)  拼音:zhēn jiè xiāng tóu
磁石吸引铁针,琥珀黏取芥子。比喻人的性情相契合。
分類:磁石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