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拼音:bā lè sī tǎn jiě fàng zǔ zhī
西元一九六四年巴勒斯坦各派组织领导人建立的政治组织。主要团体有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及解放巴勒斯坦民主人民阵线。一九七三年被公认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流亡政府。一九七六年以后巴解被承认为阿拉伯联盟的正式代表,并获得部分第三世界国家承认。巴解部分团体常以暗杀、劫持飞机、轰炸建筑等方式为手段,以达建国目的。英文缩称为PLO。一九八三年九月十日在国际形势逐渐改变中,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分别签署协议,宣布相互承认,同年九月十三日,以国外长裴瑞斯与巴解执行委员会委员阿巴斯代表双方政府,在华盛顿签署和平协定,结束双方三十年来的敌对与冲突。缩称为「巴解」。
《国语辞典》: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拼音:běi dà xī yáng gōng yuē zǔ zhī
西元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所成立的一个组织。目的在抵抗前苏联共产势力,共同防卫西欧安全。英文简写为NATO。简称为「北约」、「北约组织」。苏联解体后,北约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
《国语辞典》:石油输出国家组织(石油输出国家组织)  拼音:shí yóu shū chū guó jiā zǔ zhī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由主要石油生产国所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西元一九六○年九月,成员包括伊拉克、伊朗、沙乌地阿拉伯、科威特、委内瑞拉等国,随后又陆续加入阿布达比、阿尔及利亚、加彭、印尼、奈及利亚、厄瓜多尔、利比亚、卡达等国。宗旨为反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掠夺和剥削,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保卫石油资源及维护共同的经济权益。总部设在维也纳。简称为「OPEC」。
《国语辞典》: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  拼音:lián hé guó jiào yù kē xué wén huà zǔ zhī
联合国附属机构之一,英文简称为UNESCO。西元1946年成立,总部在巴黎。目的在于教育、科学与文化方面促成国际合作,以增进对正义法律与人权和联合国宪章保障的基本自由。下设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与传播资讯等五大领域。该组织赞助支持的项目包括文字和科技教师的训练、国际科学课程、媒介自主与新闻自由、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学翻译、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确保、数位落差的减少等。简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语辞典》:华沙公约组织(华沙公约组织)  拼音:huá shā gōng yuē zǔ zhī
西元一九五五年由前苏联及其东欧附庸国家,根据华沙公约所成立的武装同盟或区域安全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重要部门包括政治协商委员会、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和外长会议。该组织的成立目的是苏联想藉此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组织,并控制其附庸国。后随著各国纷纷的退出与自由化,而于一九九一年正式宣告解散。
《国语辞典》:回教会议组织(回教会议组织)  拼音:huí jiào huì yì zǔ zhī
西元一九七一年成立的国际性政治组织。总部设于沙乌地阿拉伯的吉达,目前拥有四十馀个会员国。以透过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活动,促进回教各国的团结为宗旨。该组织之下设有国际回教通讯社、回教开发银行、回教教育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国语辞典》: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拼音:shì jiè mào yì zǔ zhī
为英语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意译,一个取代国际关税暨贸易协定(GATT)的国际组织,西元一九九五年开始运作,主要的功能在于负责国际多边贸易谈判和维持新的国际经贸规则。英文简称为「WTO」。
《国语辞典》:美洲国家组织(美洲国家组织)  拼音:měi zhōu guó jiā zǔ zhī
西元1948年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成立的国际组织,主旨为促进美洲国家的区域民主和平、区域主权与连带、以及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合作。总部设于美国华盛顿,曾促成人权宪章、自由贸易、区域和平、永续发展等成果。成立初期仅有美国与20个拉丁美洲国家,尔后加勒比海新兴国家与加拿大陆续加入,至2009年有35个会员国。该组织源自十九世纪美洲国家独立于欧洲之外而形成之汎美联盟组织,为世界上最早的区域组织。
《国语辞典》: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组织)  拼音:guó jì láo gōng zǔ zhī
西元一九一九年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由政府、雇主、劳工三方代表组成的国际性组织。原始的联合国成员国与承认该组织章程并得到国际劳工组织大会三分之二表决通过的国家,均可加入。该组织以维持社会正义为宗旨,保障劳工的工作权与合理劳动条件。
《国语辞典》: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民航组织)  拼音:guó jì mín háng zǔ zhī
联合国专责机构之一。于西元一九四七年成立于加拿大蒙特娄。其目的在维护民航的安全与有秩序的成长,以保护各缔约国在国际航空运输上的权利。
《国语辞典》:国际人权组织(国际人权组织)  拼音:guó jì rén quán zǔ zhī
为获得普遍有效的人权保障,乃突破国界将原是国内法的人权问题,适用到国际间,遂产生国际人权组织,如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国际人权协会(ISHR)等。其中,又以国际特赦组织历史最悠久与著名,以救援各国异议人士、维权人士、遭当局定义为非法宗教信仰者为主要任务,现扩及废除死刑、保护难民、移民与寻求庇护者、阻止滥刑、滥杀与强迫失踪、堕胎除罪化、阻止针对妇女及LGBT的暴力、提倡宗教间和睦、乃至经济、社会与文化诸权利等。
《国语辞典》: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组织)  拼音:guó jì biāo zhǔn zǔ zhī
为一个制定全球性标准之组织。其技术性工作是高度分权式的,由各阶层的技术委员会、分组委员会与工作组共同执行。这些委员会汇集世界各地的业界、学术研机构、政府单位、消费团体与国际组织等合格之代表,共同为解决全球性的标准问题而努力。其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为「 ISO」。
《国语辞典》:非洲团结组织(非洲团结组织)  拼音:fēi zhōu tuán jié zǔ zhī
团结非洲国家的国际组织,成立于西元一九六三年。
《国语辞典》: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  拼音:lián hé guó liáng nóng zǔ zhī
联合国附属机构之一。西元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成立,总部设于罗马。创立主旨为杜绝饥饿、减少贫穷、提高营养水准、保障食品安全,并增进全人类的经济社会福祉,为世世代代有效而永续地经营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空气、气候与生物基因等。英文简称为FAO。
《国语辞典》:骨组织(骨组织)  拼音:gǔ zǔ zhī
由骨细胞及含无机盐和胶原纤维的基质所组成。分为致密质和海绵质两种,是动物体支持、保护、运动的重要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