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6,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舆隶
勋阶
殊等
升等
健将
等分
均田
平行
越等
田则
月费
三鼎
六等
车旗
资叙
《漢語大詞典》:舆隶(輿隸)
亦作“轝隶”。 古代十等人中两个低微等级的名称。因用以泛指操贱役者;奴隶。吕氏春秋·为役:“夫无欲者,其视为天子也,与为舆隶同。”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温渥浹舆隶,和惠属后筵。” 唐 皮日休 《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因成一千言》诗:“或为舆隶唱,或被儿童怜。” 明 徐祯卿 《异林·饮客》:“亟呼家人设酒,劳轝隶。”
《漢語大詞典》:勋阶(勳階)
勋官的等级。南齐书·戴僧静传:“﹝ 僧静 ﹞勋阶至积射将军,羽林监。”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夏官不知兵籍,止於奉朝请;六军不主兵事,止於养勋阶。”
分類:勋官等级
《漢語大詞典》:殊等
(1).不同地位、等级。孔丛子·记义:“贵贱殊等,不为同官。”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灵虬承注,阴虫吐噏。方壶外次,圆流内袭。洪杀殊等,高卑异级。” 明 唐顺之 《雁训》:“古之言章服者,特以殊等威别上下而已,非以为侈荣极观也。”
(2).特等。后汉书·杨赐传:“其月薨。天子素服,三日不临朝……礼设殊等,物有服章。”新唐书·黑齿常之传:“帝嘆其才,擢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军,赐金帛殊等。”
《国语辞典》:升等  拼音:shēng děng
晋升等级。如:「他通过考试而获得升等。」
分类:晋升等级
《國語辭典》:健将(健將)  拼音:jiàn jiàng
1.勇猛善战的大将。《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吕布当先出马,两边排开八员健将。」《西游记》第三回:「美猴王言毕前事,四健将报知各洞妖王,都来贺喜。」
2.运动或竞赛活动的能手。如:「足球健将」、「运动健将」。
《國語辭典》:等分  拼音:děng fēn
将物体分割成若干个部分,使各部分都相等。常用于角度、长度。如:「将这个蛋糕十等分好,免得引起争执。」
《漢語大詞典》:均田
(1). 汉 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汉书·王嘉传》:“詔书罢菀,而以赐 贤 二千餘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自公卿以下至於吏民名曰均田,皆有顷数,於品制中令均等。今赐 贤 二千餘顷,则坏其等制也。”
(2). 北魏 至 唐 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文献通考·田赋一:“ 魏孝文 始行均田,然其立法之大概,亦不过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文献通考·田赋二:“ 孝文 太和 元年……均田之制,始於此矣。九年,下詔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刘泽华 等《中国古代史》第十章第五节:“ 北魏 政权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秩序,便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于公元485年( 孝文帝 太和 九年)颁布了均田令。”
耘田。大戴礼记·夏小正:“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 孔广森 补注:“均读为耘,故传言除田也。”
《國語辭典》:平行  拼音:píng xíng
1.一路上平顺安全。《汉书。卷六一。张骞李广利传。李广利》:「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兵到者三万。」
2.地位平等,没有高低从属关系。如:「内政部与外交部是平行机关。」
3.同时进行。如:「平行并作」。
4.数学上指二条线或二个平面距离相等。如:「平行线」、「平行平面」。
《漢語大詞典》:越等
超出应有的等级。史记·平準书:“军功多用越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 唐 黄滔 《蒋先辈启》之一:“伏蒙校书先辈惊人赏録,越等褒称,篇篇而喻作金声,一一而读为蜺字。”
《漢語大詞典》:田则(田則)
旧时评订农田等级的准则。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四:“最低薄者或二亩三亩方折一亩,有五亩七亩折一亩者,若 青浦 分自二县者,田则科则,悉仍其旧。”
《漢語大詞典》:月费(月費)
明 代京官除俸金外,按等级每月另给的开支。后亦泛指每月支领的费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京官月费:“京官俸银之外,别有月费一种,起於前 明 。 明 初诸司隶主騶从, 宣德 间始有纳银免役者,因 杨士奇 言京官禄薄,改名曰柴薪银。 天顺 以来,始以官品崇卑,定立名数,每岁银解户部,在京诸司,则皆出自畿内及 山东 、 山西 、 河南 州县, 南京 诸司,则皆出自南畿,此月费所由来也。”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支领内监月费,执事人匠役餼廩皆隶之。”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月间又有照例的月费,及至有个额外用钱的去处,还是合父母讨,他自己还用添些甚么?”
《漢語大詞典》:三鼎
(1).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仪礼·士昏礼:“期初昏,陈三鼎於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 郑玄 注:“鼎三者、升豚、鱼、腊也。”孟子·梁惠王下:“君所谓踰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赵岐 注:“《礼》:士祭三鼎,大夫祭五鼎故也。”《南齐书·武帝纪》:“四爵内陈,义不期侈;三鼎外列,事岂存奢。”
(2).相传 黄帝 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三国志·魏志·锺繇传“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
《漢語大詞典》:六等
(1).六个等级。(1)谓爵位有六级。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2)谓国君任用官吏分六等级。 汉 贾谊 新书·官人:“王者官人有六等:一曰师,二曰友,三曰大臣,四曰左右,五曰侍御,六曰廝役。”(3)谓人之品行有善、信、美、大、圣、神六等。孟子·尽心下“ 乐正子 二之中四之下也” 汉 赵岐 注:“人有是六等, 乐正子 能善能信,在二者之中、四者之下也。”
(2).指圭上所画的色彩为六行。礼记·杂记下:“《赞大行》曰:圭,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玉也,藻三采六等。” 孔颖达 疏:“三采,朱、白、苍也。六等,六行也。谓画上三色,每色为二行,是三采六等。”
《漢語大詞典》:车旗(車旗)
车和旗。古时的车乘和旌旗有等级规定。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辨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史记·韩长孺列传:“故出称蹕,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夏四月,车驾有事于西郊,车旗尽黑。”
《漢語大詞典》:资叙(資叙,資敍)
亦作“资叙”。 谓按规定的等级次第授予官职。 唐 陆贽 《贞元改元大赦制》:“宜令清资常参官每年於吏部选人中,各举所知一人堪任县令、録事参军者,所司依资叙注拟。” 明 归有光 《送夹江张先生序》:“承平既久,士无贤不肖,率以资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元年:“参知政事 韩亿 ,初乞男 综 不以资敍回授兄 纲 ,将朝廷要职从便退换,如己家之物,紊乱纲纪,举朝非笑。”
資敍:见“ 资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