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穿穴
(1).穿越;通过。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少攻謌诗,欲与造物者争柄,遇事輙变化,不一其体裁。始则凌轢波涛,穿穴险固,囚锁惟异,破碎阵敌,卒造平澹而后已。” 清 刘大櫆 《〈叶书山时文〉序》:“然其穿穴险隘,绘摹情状,虽昔之专篤纯一,老其材于斯者,或无以过焉。”
(2).犹钻研。 清 黄宗羲 《阎公神道碑铭》:“公礼 姚承庵 以为大师,其説时与 朱文公 相出入。学者始知穿穴经旨,以求自得。”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读书穿穴经传,落笔为诗歌古文,袞袞不能自休。”
(3).犹穿凿。牵强附会的意思。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读书穷理,须认正意,切忌如此缘文生义。附会穿穴,只好做时文,不是讲学也。”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杜集五:“凡 老杜 之诗,虽有为而发者为多,然亦不必每首穿穴太过。”
《漢語大詞典》:穿穴踰墙(穿穴踰牆)
指偷窃行为。 明 杨慎 《〈易·说卦〉“坎为盗”》:“坎之为卦,外阴柔而内刚狠,有穿穴踰墙乘墉伏莽之状也。”参见“ 穿窬 ”。
分類:偷窃
《漢語大詞典》:穿窬
亦作“ 穿踰 ”。
(1).挖墙洞和爬墙头。指偷窃行为。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歟!” 何晏 集解:“穿,穿壁;窬,窬墙。”孟子·尽心下:“人能充无穿踰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赵岐 注:“穿墙踰屋,姦利之心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 巢 许 获穿踰之谤。” 明 何景明 《躄盗》:“躄盗者,一足躄,善穿窬。” 梁启超 《新民说》八:“为穿窬者,虽以至丑极垢之名过毁之,其居也恬然。”
(2).指小偷。《北史·隋纪下·炀帝》:“穿窬无所厝其姦宄。”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二出:“公事问明如彻底,一生只怕问穿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中丞:“妆匳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漢語大詞典》:穿穴逾墙
指偷窃行为。
分類:偷窃
《國語辭典》:蚯蚓  拼音:qiū yǐn
动物名。环节动物门贫毛纲。体圆而细长,环节很多,钻土成穴,使土壤疏松,有益于农事。也称为「地龙」、「土龙」、「曲蟮」、「蛐蟮」、「蜿蟺」。
《國語辭典》:掘阅(掘閱)  拼音:jué yuè
小虫化生,掘地而出。《诗经。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漢語大詞典》:骨路
旧称修补铜铁器的工匠。 宋 陆游 《老学庵续笔记》卷一:“市井中有补治故铜铁器者,谓之‘骨路’。莫晓何义。春秋正义曰:‘説文云:“錮,塞也。”铁器穿穴者,铸铁以塞之,使不漏。禁人使不得仕宦,其事亦似之,谓之禁錮。’余案:‘骨路’正是‘錮’字反语。”
《漢語大詞典》:深刺腧髓
穿穴入骨。形容深透理解。腧,穴位。 宋 叶适 《〈覆瓿集〉序》:“使读者剖幽析微,深刺腧髓,渠不开其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