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正奏
古代科举考试中选而正式奏请朝廷批准。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状元之目始自辟召,而本朝科举,取士之法合以省试正奏第一名当之。”宋史·选举志二:“是岁,始定依 汴京 旧制,正奏及特恩分两日唱名。”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三年:“经明行修进士及该特奏而预正奏者,定著於令,遂升一甲。”
《漢語大詞典》:预荐(預薦)
谓参加科举考试。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 赵 ( 赵逵 )之未召,寔为 东川 僉幕总领, 符行中 有子预荐,意其为类试官,密以文属之, 赵 不启缄,掷几下。”
《漢語大詞典》:魁名
在科举考试中得第一。 宋 杨万里 《己亥正月二日送李伯和提干归豫章》诗:“众雏争先见头角, 伯诊 魁名北斗旁。”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堂试》:“今朝堂试汝魁名,他日须知作上卿。”
《漢語大詞典》:中甲
金 代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成绩属中等者。参阅金史·选举志二
中甲科。谓考中进士。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渴睡汉及第》:“ 吕 ( 吕蒙正 )明年中甲,寄声 胡 ( 胡旦 )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
《漢語大詞典》:分房
(1). 唐 皇族及大官的世系以房划分。用始祖的官名、爵名或封号称其房,长次之间并有大房、小房,第二房,第三房等分别。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下:“自 玄宗 以后,诸王不出閤,不分房,子孙闕而不见。”
(2). 清 代科举考试,南闱和北闱的同考官都分为十八房,分住东西经房,负有分房阅卷之责,故称。 清 黄宗羲 《广师说》:“流俗有句读之师,有举业之师,有主考之师,有分房之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我日来得了个闈差,怕是分房。”
(3).分配房屋。如: 老李 负责我们单位的分房工作。
《漢語大詞典》:末科
谓科举考试及第的最下等。宋史·选举志三:“ 神宗 朝,始立教养、选举宗子之法。保义至秉义,锁试则与京秩,在末科则升甲,取应不过量试注官,所以宠异同姓,不与寒畯等也。”
《漢語大詞典》:帖经(帖經)
唐 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通典·选举三:“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旧唐书·文宗纪下:“其进士举宜先试帖经,并略问大义,取经义精通者放及第。”
《漢語大詞典》:试馆(試館)
古代科举考试时各地应试的人居住的场所。 震钧 天咫偶闻卷二:“ 于忠肃祠 ,在 裱背胡同 。芜废已久,近始重修, 浙 人逢春秋闈,居为试馆。”
《國語辭典》:墨义(墨義)  拼音:mò yì
唐朝明经科考试,规定考生以笔墨作答,阐述义理,称为「墨义」。《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自唐以来,所谓明经,不过帖书、墨义,观其记诵而已。」
《漢語大詞典》:就举(就舉)
指参加科举考试。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王云鹤:“年未四十,丧妻不娶,亦不就举,独处一室中,如僧。”
《漢語大詞典》:魁选(魁選)
(1).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 宋 董弅 《闲燕常谈》:“ 李端行 字 圣达 ,毗陵人, 崇寧 间太学屡中魁选,声名籍甚。”二刻拍案惊奇卷八:“相士一见大惊道:‘先辈为何气色大变’连中榜多不能了,何况魁选!” 明 陆粲 《庚巳编·太学》:“迄今百四十年来,学生居此堂者,往往占魁选。”
(2).泛指位次第一;最优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烟兰小谱:“ 余太史 集 为之作《烟兰小谱》,以纪一时花月之盛,以 湘云 ( 王湘云 )为魁选云。”
《漢語大詞典》:春府
犹春闱。春季的科举考试。 唐 皎然 《送穆寂赴举》诗:“春府搜才日,高科得一人。”
《國語辭典》:开科(開科)  拼音:kāi kē
1.举行科举考试。《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把苗子平定了,明年朝廷必定开科,大爷、二爷一齐中了。」
2.说开场白。《水浒传》第三六回:「那人却拿起一个盘子来,口里开科道:『小人远方来的人,投贵地特来就事。』」
《漢語大詞典》:六论(六論)
(1).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是以 庄周 《齐物》,以论为名; 不韦 春秋,六论昭列。”
(2).指 宋 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大科始进文字。有合,则召试秘书省。出六论题於九经、诸子百家、十七史及其传释中为目。而六论者,以五通为过焉。”宋史·选举志二:“﹝ 孝宗 乾道 ﹞七年,詔举制科以六论,增至五通为合格。”宋史·曾巩传:“﹝ 曾巩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漢語大詞典》:试席(試席)
科举考试时试场中的座位。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羆。” 明 黄淳耀 《赠时用咸入泮》诗:“文从试席看叉手,书向前生忆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