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细毛藻(细毛藻)  拼音:xì máo zǎo
一种生长在亚洲与非洲间的红海中的蓝绿藻,能使海水呈现红色。
《国语辞典》:矽藻土  拼音:xì zǎo tǔ
一种生物源的沉积岩,由矽藻的细胞壁沉积而成。颜色为淡黄色或浅灰色,质软,可轻易磨成粉末;密度低、多孔隙,有极强的吸水性。矽藻土是热、声和电的不良导体,可作轻质、绝缘、隔音材料;又用作过滤物质、打磨物质、液体的吸附物。
《国语辞典》:小丑鱼(小丑鱼)  拼音:xiǎo chǒu yú
动物名。硬骨鱼纲。一种生活在浅海珊瑚礁附近的热带鱼。色泽鲜艳,以水中浮游生物为食。
《漢語大詞典》:黄鲴鱼(黄鯝魚)
一种生于江湖中的小鱼,状似白鱼,而头尾不昂,扁身细鳞,白色。白煮汁饮,可止胃寒泄泻。也叫黄骨鱼。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三·黄鲴鱼
《國語辭典》:哈欠  拼音:hā qiàn
一种因血液内二氧化碳增多而引起的生理现象。人在疲倦或想睡觉时,张口深深吸气,然后呼出的反射动作。也作「哈气」、「哈嗤」、「呵欠」。
《國語辭典》:安家落户(安家落戶)  拼音:ān jiā luò hù
落户,在异乡定居。「安家落户」指到一个新地方建立家庭,长期定居。如:「这里山明水秀,空气清新,很适合安家落户。」「离乡多年后,他选择在就业的城市附近安家落户,好与家人构筑新天地。」
《國語辭典》:冬季作物  拼音:dōng jì zuò wù
于秋冬播种,至翌年春、夏收穫的作物。如麦类、油菜、豌豆、蚕豆等。
《漢語大詞典》:内寄生
生物学用语。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例如蛔虫寄生在人的肠子里。
《國語辭典》:食物链(食物鏈)  拼音:shí wù liàn
1.不同种类的生物间,由于食性关系而形成食物链。如青蛙吃蜻蜓,蛇吃青蛙,老鹰捕食蛇。
2.在生物界由于不同阶层的摄食关系,可将生物分成生产者(如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消费者(各级动物)及分解者(细菌等);其间关系呈链状相接。
分類:种生生物
《漢語大詞典》:生态系统(生態系統)
一个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周围环境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的整个体系,称做“生态系统”。
《國語辭典》:生物工程  拼音:shēng wù gōng chéng
bioengineering
应用工程学的方法处理生物学及医学上的问题。
《國語辭典》:生存竞争(生存競爭)  拼音:shēng cún jìng zhēng
同种或异种间的生物,为了维持本身的生命而互相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称为「生存竞争」。
《漢語大詞典》:稍割牛
一种生于 天竺 的牛。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国:“其畜有稍割牛,黑色,角细,长四尺许,十日一割,不然困且死。”
分類:种生天竺
《国语辞典》:可待因  拼音:kě dài yīn
一种生物碱。为英语codeine的音译。为结晶性的粉末,可自鸦片抽提或将吗啡甲基化而得。无色无臭、味苦,常用作麻药性镇痛剂及镇咳剂。也译作「可答因」、「可提因」。
《國語辭典》:麻黄素(麻黃素)  拼音:má huáng sù
一种麻黄所含的主要生物碱,具治疗气喘、解除鼻塞和升压作用。可用于制造毒品,列为管制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