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0,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耕种
大田
官柳
年谷
花坞
翠柏
间作
杨梅
木犀
刺桐
木瓜
不毛
分地
种菜
小麦
《國語辭典》:耕种(耕種)  拼音:gēng zhòng
耕田与种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见居镇江吕城,以耕种为业,家道从容。」《红楼梦》第四二回:「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蹧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國語辭典》:大田  拼音:dà tián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大田〉,刺幽王也。」或亦指为咏稼穑之诗。首章二句为:「大田多稼,既种既戒。」
《漢語大詞典》:官柳
(1).官府种植的柳树。晋书·陶侃传:“﹝ 侃 ﹞尝课诸营种柳,都尉 夏施 盗官柳植之於己门。 侃 后见,驻车问曰:‘此是 武昌 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
(2).大道上的柳树。 唐 杜甫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武判官赴成都府》诗:“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被召》词:“车马路,儿童泣,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 宋 朱淑真 《春日杂兴》诗:“官柳欲眠多态度,海棠贪睡足精神。” 清 曹寅 《南辕杂诗·赵北口忆阮亭句》:“瓦桥官柳嫩黄生,鱼麦乡关倍引情。”
《國語辭典》:年谷(年穀)  拼音:nián gǔ
每年收成的谷物。《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庄子。逍遥游》:「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國語辭典》:花坞(花塢)  拼音:huā wù
四周筑土为障蔽的种花场。唐。韩偓 南浦诗:「应是石城艇子来,两桨咿哑过花坞。」宋。欧阳修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词:「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蘋汀。」
《漢語大詞典》:翠柏
原产中国的一种松科乔木
翠柏属的各种植物的统称
《国语辞典》:间作(间作)  拼音:jiàn zuò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在一作物生育期间,于该作物行株间栽培另一种或多种作物的方式。
《國語辭典》:杨梅(楊梅)  拼音:yáng méi
1.植物名。杨梅科杨梅属,常绿乔木。生暖地,高约六至七公尺。叶互生,长倒卵形至长椭圆形,背面疏被金黄色线体。花小,单性。果实夏熟,球形,由多数囊状体密生而成之外果皮成熟时色红紫,味甘酸,可食,树皮可制染料。
2.地名。隶属于桃园市,面积约八十九平方公里,位于桃园冲积扇南部,有纵贯线公路、铁路通过。
《漢語大詞典》:杨梅疮(楊梅瘡)
梅毒所发之疮,色红,似杨梅。亦指梅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杨梅疮》:“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三:“ 正德 时 九江 知府 汪颖 ,作《食物本草》,言 庐山 温泉,方士教患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汗出为度,旬日即愈。”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一个鼻子上红暗暗的,要长杨梅疮的,姓 鹿 ,名字叫 鹿亚元 。”亦省称“ 杨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疳疮》:“生杨梅时,或误用熏、搽等药以致腐烂如臼者,名杨梅疳。”
分類:梅毒杨梅
《國語辭典》:木犀  拼音:mù xī
植物名。木犀科木犀属,灌木或乔木。叶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背面网脉显著,先端尖或渐尖。花白色或淡黄色至橘红色,芳香。核果或浆果,蓝色。因花蕊如金色的「粟子」点缀在枝头,故也称为「金粟」。供观赏,花可用为香料及润发。也称为「木樨」、「丹桂」、「桂花」。
《國語辭典》:刺桐  拼音:cì tóng
植物名。豆科刺桐属,落叶乔木。枝干皆有刺。三出复叶,小叶菱形或卵形。总状花序花密集,花冠蝶形,朱红色,荚果念珠状,种子深红色。木材色白质轻软,可用制木屐、玩具等。叶、皮及根皆可入药。
《國語辭典》:木瓜  拼音:mù guā
1.植物名:(1)蔷薇科木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椭圆,花分红白,梨果也称为「木瓜」,椭圆形。原产于中国大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性温,色黄,气香,可食,亦可供药用。(2)番木瓜科番木瓜属,「番木瓜」之俗称,参见「番木瓜」条。
2.《诗经。卫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木瓜,美齐桓公也。」一说此为寻常赠答之诗。首章二句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國語辭典》:不毛  拼音:bù máo
草木不生的地方。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唐。孙樵 序西南夷:「由蜀而南,逾昆明,涉不毛,驰七八千里,其群蛮之雄者曰南诏。」亦指未经垦殖的地方。唐。皮日休 请行周典:「今之宅,树花卉犹恐不奇,减征赋惟恐不至。苟树桑者,必门嗤户笑,有能以不毛而税者哉?」
《漢語大詞典》:分地
亦作“ 分墬 ”。
(1).分封土地。《礼记·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晋文侯 问政於 舅犯 。 舅犯 对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
(2).分割土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二 晋 不战而分地,不耕而穫之。”
(3).遍地;随地。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中天起浪,分地泻波。” 宋翁卷 《晓对》诗:“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
(4).谓区分土质所宜,种植五谷。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飭农分地,人粒惟始。” 唐 王维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诗:“分地依 后稷 ,用天信 重黎 。” 赵殿成 笺注:“ 后稷 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闢土殖穀,以用养民。”
(5).分防之地。 宋 岳珂 《桯史》附录《吁天辨诬通叙》:“ 淮西俊 之分地, 赵鼎 命之,怯敌不行。迨先臣一战而捷, 俊 则耻之。”
(6).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中,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四:“ 萧队长 想知道屯子里人对头年分地的印象。”
亦作“ 分墬 ”。
(1).诸侯的封地。史记·项羽本纪:“﹝ 张良 ﹞对曰:‘ 楚 兵且破, 信 ( 韩信 )、 越 ( 彭越 )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汉书·地理志下:“至 襄王 以 河内 赐 晋文公 ,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墬小。”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三年:“又封 三宝努 为 楚国公 ,以 常州路 为分地。”
(2).封建社会里,农民从封建主那里分到的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主,农民耕种分地,向封建主缴纳地租或服劳役。
《漢語大詞典》:种菜(種菜)
种植蔬菜。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先主 据 下邳 ” 裴松之 注引 晋 胡冲 《吴历》:“ 备 时闭门,将人种芜菁, 曹公 使人闚门。既去, 备 谓 张飞 、 关羽 曰:‘吾岂种菜者乎? 曹公 必有疑意,不可復留。’”后用以比喻示人无大志。 清 赵翼 《闲居效放翁体》诗:“爱閒偏是閒难耐,始悟英雄种菜忙。”
《國語辭典》:小麦(小麥)  拼音:xiǎo mài
植物名。禾本科小麦属。茎秆直立,高三、四尺,中空有节。叶细长而尖,平行脉。穗状花序直立,小穗含三至九朵小花,无芒或具芒。品种多,有冬小麦和春小麦之别。与大麦同为栽培最古的作物,亦为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果实也称为「小麦」,多粉,可制造面粉,以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