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离世(離世)  拼音:lí shì
离开尘世。如:「他离世潜修多年,早已澈悟佛法真谛了。」
《国语辞典》:绝俗离世(绝俗离世)  拼音:jué sú lí shì
远离世俗,超脱尘世。《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何必偃仰诎信,若彭祖呴嘘,呼吸如乔松,眇然绝俗离世哉!」也作「绝世出尘」。
《漢語大詞典》:离世遁上(離世遁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韩非子·八说:“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 陈奇猷 集释:“《难一篇》:‘ 齐桓公 时,有处士曰 小臣稷 , 桓公 三往而弗得见,五往乃得见之。’即离世遁上而高傲者。”
《漢語大詞典》:离世绝俗(離世絶俗)
犹言离世异俗。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伯夷 不立於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可谓离世絶俗矣。” 明 刘基 《送别灯和尚还乡序》:“夫浮屠以离世絶俗为教,父母兄弟且不得为其亲也。” 王国维 《屈子文学之精神》:“且北方之人,不为离世絶俗之举,而日周旋於君臣父子夫妇之间。”
《漢語大詞典》:离世异俗(離世異俗)
超脱世俗。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宋 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駡讥、笑侮、困辱而不悔。”
《漢語大詞典》:陨世(隕世)
逝世;离世。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张太岳》:“呜呼, 江陵 权势薰天,一旦无禄陨世,泡影灭而冰山摧,皆由一女子致之,可畏哉,可鉴哉。”
分類:逝世离世
《國語辭典》:高世  拼音:gāo shì
超越世俗。《史记。卷四三。赵世家》:「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漢語大詞典》:远俗(遠俗)
避世;远离世俗。 唐 李白 《送长沙陈太守》诗之二:“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 宋 刘挚 《谢青州到任表》:“简礼去烦,稍究前修之治;推仁宣泽,庶求远俗之安。”
《漢語大詞典》:象教
释迦牟尼 离世,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为佛.以形象教人,故称佛教为象教。 南朝 梁 元帝 《内典碑铭集林序》:“象教东流,化行南国。”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铭》:“男以无双令德,降帝子于凤楼;女则第一解空,归法王之象教。” 宋 陈师道 《游鹊山院》诗:“顿慑尘缘尽,方知象教尊。” 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悟》:“ 魏 晋 以还,象教流入,朝野士夫,略开导见。”
《國語辭典》:升遐  拼音:shēng xiá
1.升天。《文选。张衡。思玄赋》:「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蠛蠓而上征。」
2.帝王逝世。《文选。潘岳。西征赋》:「武皇忽其升遐,八音遏于四海。」《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高祖升遐,将太子承祐分付著郭威辅佐。」
3.远离尘嚣,静心修道。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二八:「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宋。苏轼〈辨道歌〉:「一丹休别内外砂,长修久饵须升遐。」
《國語辭典》:迂叟  拼音:yū sǒu
1.迂拙的老人。
2.司马光自少称迂叟,著迂书四十一篇。见司马光〈独乐园记〉。
《國語辭典》:木食  拼音:mù shí
佛教里中于绝食的苦行。不食米、麦等五谷类,而专以树种、果实等为食。在密宗是为了信仰的表白等理由而采用此法。
《漢語大詞典》:弃俗(棄俗)
脱离世俗。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先生嘘吸冲和,吐故纳新,蝉蜕龙变,弃俗登仙。”《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这个和尚是 温州 人氏,姓 陈 名 义 ,三举不第,因此弃俗出家,在 灵隐寺 做侍者。”
《漢語大詞典》:清业(清業)
(1).清廉的业绩。宋书·沈演之传:“清业贞审,器思沉济。”
(2).指脱离世俗的修行。 唐 周朴 《赠双峰山和尚》诗:“向此师清业,如何方可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少顽钝,不能肄清业。”
《漢語大詞典》:人外游(人外遊)
指远离世俗,遨游山水。 南朝 齐 谢朓 《往敬亭路中联句》:“幸藉人外游,盘桓未能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