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中卫(中衛)  拼音:zhōng wèi
1.地名。位于宁夏西南部。黄河横贯其北部,为包兰铁路沿线的要站。
2.足球、手球等球类比赛的后卫之一。位置在中间。
《漢語大詞典》:戎卫(戎衛)
禁卫之兵。 隋炀帝 《隋秦孝王诔》:“蹔輟外藩,入侍天轩。典兹戎卫,仍居纳言。”通典·职官十:“ 大唐 復採旧名,别置领军卫,分为左右。 龙朔 二年,改为左右戎卫。 咸亨 元年復旧。”
分類:禁卫
《漢語大詞典》:千卫(千衛)
禁卫官千牛卫的省称。 唐 张说 《侍宴武三思山第应制赋得风字》诗:“竹町罗千卫,兰筵降两宫。”参见“ 千牛 ”。
分類:禁卫
《國語辭典》:千牛  拼音:qiān niú
1.一种古时的刀名。参见「千牛刀」条。
2.职官名。后魏时称为「千牛备身」,唐时称为「左右千牛卫」。掌执千牛刀,为宫殿君王的护卫,多由贵族子弟担任。唐。杜佑《通典。卷二八。职官十。武官上。左右千牛卫》:「后汉有千牛备身,掌执御刀,因以名职。」
分類:禁卫
《漢語大詞典》:绕殿雷(繞殿雷)
(1). 宋 代大朝会时,廷下禁卫高声山呼,响声如雷,称为“绕殿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宰执百僚听召宣,领班蹈舞,皆称寿再拜,声传折槛边。禁卫人高声嵩呼,声甚震,名谓‘绕殿雷’。”
(2).科举时代,进士录取后,皇帝召见,按甲第唱名传呼,称“臚传”,亦称“ 绕殿雷 ”。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登第·卫士传名:“进士在 集英殿 唱第日,皇帝临轩,宰臣进一甲三名卷子,读于御案前。读毕,宰臣拆视姓名,则曰某人,由是阁门承之,以传於阶下,卫士凡六七人,皆齐声传其名而呼之,谓之‘臚传’,亦谓之‘绕殿雷’。”
(3).琵琶的别名。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冯道 之子能弹琵琶,以皮为絃。 世宗 令弹,深善之,因号琵琶为‘绕殿雷’。”
《漢語大詞典》:防閤
官名。 南北朝 时朝廷禁卫武官置直阁将军,诸王、都督、刺史置防阁将军,以勇略之士充任,以防卫斋阁。 唐 制,亲王以及京师文武执事官五品以上皆有防阁,州县称白直。梁书·吕僧珍传:“ 齐 随王 子隆 出为 荆州 刺史, 齐武 以 僧珍 为 子隆 防閤,从之镇。”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 江州 刺史 晋安王 子懋 闻 鄱阳 、 随王 死,欲起兵,谓防閤 吴郡 陆超之 曰:‘事成则宗庙获安,不成犹为义鬼。’” 胡三省 注:“诸王置防閤,以勇略之士为之,以防卫斋閤。 杜佑 通典: 唐 制,亲王府并给防阁、庶僕、白直。”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武直
禁卫宫殿的值班武士。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于 济 北 穀城 之山採文石为基,一基下五百,武直宿卫。”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五年:“ 椿 ( 斛斯椿 )劝帝置阁内都督部曲,又增武直人数。” 胡三省 注:“武直,谓武士之入直殿阁者。”
《漢語大詞典》:斋仗(齋仗)
帝王斋宫禁卫。梁书·江蒨传:“居父忧以孝闻,庐於墓侧, 明帝 敕遣斋仗二十人防墓所。”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乃遣卫尉 胡谐之 、游击将军 尹略 、中书舍人 茹法亮 帅斋仗数百人,诣 江陵 检捕羣小。” 胡三省 注:“斋仗,天子斋内精仗手也。”
《漢語大詞典》:防合(防閤)
官名。 南北朝 时朝廷禁卫武官置直阁将军,诸王、都督、刺史置防阁将军,以勇略之士充任,以防卫斋阁。 唐 制,亲王以及京师文武执事官五品以上皆有防阁,州县称白直。梁书·吕僧珍传:“ 齐 随王 子隆 出为 荆州 刺史, 齐武 以 僧珍 为 子隆 防閤,从之镇。”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 江州 刺史 晋安王 子懋 闻 鄱阳 、 随王 死,欲起兵,谓防閤 吴郡 陆超之 曰:‘事成则宗庙获安,不成犹为义鬼。’” 胡三省 注:“诸王置防閤,以勇略之士为之,以防卫斋閤。 杜佑 通典: 唐 制,亲王府并给防阁、庶僕、白直。”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金吾卫(金吾衛)
掌管皇帝禁卫、扈从等事的亲军。 唐 王建 《鸡鸣曲》:“金吾卫里直郎妻,到明不睡听晨鸡。”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小黄门,传旨説与金吾卫,便拏 毛延寿 斩首报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圣旨许令万目仰观,金吾卫不得拦阻。”
《漢語大詞典》:环列之尹(環列之尹)
皇宫禁卫官。左传·文公元年:“ 穆王 立,以其为大子之室与 潘崇 ,使为大师。且掌环列之尹。” 杜预 注:“环列之尹,宫卫之官,列兵而环王宫。”后亦省作“ 环尹 ”。 唐 元稹 《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自居环尹,益茂勋勤。” 宋 苏轼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出总元戎,作先声於士气;入为环尹,寓军政於国容。”
《漢語大詞典》:内等子
皇宫中的禁卫。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近侍餘官皆服紫緋緑公服,三衙太尉、知閤、御带罗列前导,两边皆内等子。”《宣和遗事》前集:“两壁有八厢,有二十四个内等子守著。”参阅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卷一“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