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神通第一
【佛学大辞典】
(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神足轻举,飞到十方,所谓大目犍连比丘是。」智度论四十一曰:「如舍利弗,于智慧中第一,目犍连神足第一。」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别名摩醯首罗顶生天女法。一卷,摩醯首罗天顶上生一伎艺天女,天女说陀罗尼,满一切之祈愿。并说念诵之仪轨。
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文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阿质达霰译。如来临涅槃时,自左心以秽迹金刚化现,说秽迹金刚大圆满陀罗尼一咒。退治一切天魔外道之恼乱佛法者。
神通广大
【俗语佛源】
「神通」就是变化莫测、自在无碍的作用。《大乘义章》卷二十解释道:「神通者,就名彰名。所为神异,目之为神;作用无拥,谓之为通。」通力或从宿业而来,称为业通;或从后天修得,称为修通。佛家主张从禅定和智慧中开发神通之力。《大庄严经·成正觉品》说:「如来于菩提树下,初成正果,现佛神通,游戏自在。」《大智度论》卷九四谓:「若菩萨离神通,不能饶益众生。」可以说,神通的唯一正当目的,就是「饶益众生」,否则,就是邪因,将受恶果。如提婆达多为求供养之利而学神通,继而我慢贡高,破坏僧团,毒害佛陀,受到地狱报应,便是一例。佛教把神通分为六种。前五种是:身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和宿命通。「五通」是凡夫可以修得的,不出轮回。佛教最重视第六「漏尽通」,即断尽烦恼,脱离生死的通力。必须「六通」具足,才算完美,才能普渡众生。后因以「神通广大」泛指法力无边、本领超越。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我总不明白,他为甚么这么神通广大,怎样知道是我看的卷?」(李明权)
神通作用无碍
【三藏法数】
谓菩萨由内心證于法界之理,故能以种种神通,应现十方世界,随机化度,皆无障碍,故名神通作用无碍。
神通神变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为调伏憍慢众生故,或现一身而作多身,或现多身而作一身,山崖石壁出入无碍,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等,现诸神变,调伏众生,是名神通神变。
现神通力
【三藏法数】
谓佛现神通之力,飞行自在,履空如地,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神通治邪归依染
【三藏法数】
妙用不测谓之神,自在无碍谓之通。若诸众生归依邪师邪行者,菩萨能以神通摄化,令其舍邪归正,则无邪妄归依染也。
神通眷属
【三藏法数】
谓先世值佛,破惑见理,或生他方,因佛出世,以神通力,来生此界,辅佛行化,故名神通眷属。
比丘欲现神通故地动
【三藏法数】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经云:有大神通比丘,欲现多种变化,或分一身为千百身,还复为一。飞行虚空,山石无碍,涌没自由,是时地亦大动。
现佛神通化不失时
【三藏法数】
谓如来以不思议力,示现神通,于一念中,饶益一切众生,不失时宜,是为现佛神通化不失时。
神通解脱
【三藏法数】
解脱,即自在之义。谓佛以神通不思议解脱之力,令一切法,于一法中,建立显现,圆融自在。经云:于一尘中建立三世一切佛法。是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神通普
【三藏法数】
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性,彻照无碍,名为神通。谓罗汉天眼见大千世界,辟支佛见百佛国土,小教菩萨见河沙佛土,皆是限量之神通。圆教菩萨遍见法界,而无限极。所发六通,自在变现,无有限量,故名神通普。(罗汉,梵语具云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小教菩萨者,即藏、通二教菩萨也。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漏尽通也。)
具大神通
【三藏法数】
菩萨神通自在,威德无量,普令有情,离诸垢暗;如月天子,清净圆明,具大神通,有大威德,遍四天下,物无不照也。
目犍连,神通第一
【三藏法数】
梵语目犍连,华言胡豆。上古仙人好食此物,乃以为姓。目犍连,即姓也,因姓立名,故号目犍连。佛弟子中,得大神通,故称神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