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抖起来(抖起来)  拼音:dǒu qǐ lái
1.抖动起来。如:「他每次练外丹功,缓气凝神之后,全身就抖起来了!」
2.神气起来。如:「你最近想必万事如意吧?不然怎么说话都抖起来了!」
《国语辞典》:拿派头(拿派头)  拼音:ná pài tou
言行上故作神气状。如:「丁秘书最爱拿派头了,老以为自己是总经理的发言人。」
《漢語大詞典》:鲠气(鯁氣)
刚直不阿的精神气度。隋书·王韶元岩刘行本等传论:“ 行本 ( 刘行本 )正色於 房陵 , 梁毗 抗言於 杨素 ,直辞鯁气,懔焉可想。”
《漢語大詞典》:抖威风(抖威風)
显神气。摆阔绰。 老舍 《茶馆》第一幕:“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 英 法 联军烧了 圆明园 ,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陈建功 《飘逝的花头巾》一:“这次是旧地重游,抖威风。”
《漢語大詞典》:发俏(發俏)
犹言显神气。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我早料到 齐家村 的人不会肯借的;这两天,洋龙正发俏呢!”
分類:神气
《國語辭典》:孩子气(孩子氣)  拼音:hái zi qì
1.小孩的脾气或性格。通常有顽皮或任性的意味。如:「别孩子气了!乖!快把衣服穿上。」也作「孩气」。
2.成年人未脱稚气,行为表现不成熟。《红楼梦》第八二回:「你方才节旨讲得倒清楚,只是句子里有些孩子气。」也作「孩气」。
《漢語大詞典》:派头十足
行动、举止过分神气的样子。例如:一个派头十足的人物形象。
《漢語大詞典》:神流气鬯(神流氣鬯)
精神气息流畅通达。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第一问》:“夫奕叶承平,法守已定,庶事循习,玩愒易生,而君臣之相与如此,是以神流气鬯,天地太和。”
《漢語大詞典》:伸抖
(1).方言。舒畅,畅快。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章:“﹝ 唐淑贞 ﹞随着丈夫十年,没有过过一天伸抖日子。”《新华文摘》1982年第3期:“光是前年为大队买那台柴油机,他在县城里耍得多伸抖?”
(2).方言。神气而漂亮。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九:“那么矮,那么瘦,又那么穷酸的样子,不亏了一身伸抖衣裳,就不象猴儿,也象他妈一个叫化子。”
《漢語大詞典》:神神气气(神神氣氣)
(1).精神不正常。 老舍 《龙须沟》“人物表”:“他有点神神气气的,不会以劳力换钱,可常帮助别人。”
(2).形容十分神气。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他的一只长胳膊朝周围的稻地一晃,神神气气。”
《漢語大詞典》:神闲气定(神閒氣定)
神气悠闲安静。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捷智·张佳胤》:“ 祁尔光 曰:‘当命悬呼吸间,而神閒气定,欵语揖让,从眉指目语外,另搆空中硕画。’”亦作“ 神闲气静 ”。《负曝闲谈》第二七回:“ 汪御史 十分着急,看见人家,也有下车来买烧饼吃的,也有在车厢里抽出书来看的,也有扯过马褥子来盖着睡觉的,无不神闲气静。”
《漢語大詞典》:默契神会(默契神會)
谓从意识深处默默领会和揣摩事物所蕴含的精神气韵。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叙论·论气韵非师:“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復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下:“游览诗切不可作应酬山水语。如一幅画图,名手各各自有笔法,不可错杂;又名山五岳,亦各各自有性情气象,不可移换。作诗者以此二种心法,默契神会。”
《國語辭典》:老气横秋(老氣橫秋)  拼音:lǎo qì héng qiū
1.横秋,充塞秋日的天空。「老气横秋」形容人气概豪迈,充塞胸臆。后用以形容人老练而自命不凡,毫不谦虚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众人取笑了一回,见新人老气横秋的那个样子,便纷纷散去。」
2.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如:「你不过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不要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