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破口  拼音:pò kǒu
1.张口,冲口而出。如:「破口大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你这样老猪狗!倚仗公子势利,便欺负人,破口骂我!」
2.争吵,用恶语大声叫骂。《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如今人为著几贯钱钞上,兄弟分颜,朋友破口。」
3.破洞,破窟窿。如:「请妳把衣服破口缝一缝。」《红楼梦》第五二回:「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再针缝了两条,分出经纬。」
《国语辞典》:突破口  拼音:tú pò kǒu
大陆地区指打破僵局的关键处。
《國語辭典》:破口大骂(破口大罵)  拼音:pò kǒu dà mà
以恶言大声咒骂。《三侠五义》第九三回:「及至见面,蓝骁责备为何不上山纳兽。沙龙破口大骂,所有十一家猎户俱是他一人承当。」《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漢語大詞典》:磨破口舌
比喻说了很多的话。例如:任他们磨破口舌,苏冠兰只是一个不答应。
分類:
《国语辞典》:破洞  拼音:pò dòng
破口、破窟窿。如:「好好的一件衣服被蟑螂咬了几个破洞,令人好不心疼。」
分类:破口窟窿
《漢語大詞典》:破言
(1).败坏正当的言论。《淮南子·泰族训》:“ 孔子 曰:‘小辨破言,小利破义,小艺破道。’”
(2).破口骂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计遣》:“列位不必破言,我家也是有头脸的。”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大王爷不要破言,奴家回到阳间,还要面目见人哩。”
《漢語大詞典》:泼口(潑口)
犹破口,满口。多用以形容骂人时的凶相。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则愿你停嗔息怒,百凡照覰,怎便精唇泼口駡到有三十句。”《西游记》第六十回:“那女子一听 铁扇公主 请 牛魔王 之言,心中大怒,彻耳根子通红,泼口駡道:‘这贱婢,着实无知!’”《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这位大姐怎的恁般粗鲁性儿……这般泼口言语泻出来。”
《國語辭典》:碴儿(碴兒)  拼音:chá ér
1.碎屑、碎块。如:「骨头碴儿」、「玻璃碴儿」。
2.嫌隙、芥蒂。如:「过去他们俩之间有碴儿。」
3.器物上的破口。如:「那瓶子上有个新碴儿」。
4.话题、话头。如:「提起那件碴儿,众人便争论不休。」
5.剃后残馀或复生的短毛发。如:「胡子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