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7—633 【介绍】: 隋唐时僧。安陆人。幼为僧,师承苞山明法师。年三十即升法座。隋炀帝大业间,溯江抵成都,行化蜀地。唐高祖武德初,为人诬罪,乃仍归荆门。晚住安州方等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陆安人。幼入道门。即怀远量。希崇大品。情阻未申。时苞山明法师继绪兴皇。世称郢匠。因从之咨禀焉。年方有立。遂为众弘演。自尔受业分镫。不可胜纪。然以为楚服既殷。岷邦未洽。隋大业间。溯江而上。道于成都。大张法席。或徙梓绵随方开导。俦侣之繁。愈于前日。稍有谤其以异术惑众者。语闻。武德初。诏穷治。事虽不实。而皓亦南归矣。仍厌乡里嚣烦。寻屏迹西山之阴。阅五载。陶练中观。未几。道俗思慕。造山迎致。贞观七年。卒于乡里之方等寺。寿八十有七。 皓行己严洁。日止一粲。随得辄啖。不限朝中。不待营丐。 其体羸瘁。若不胜衣者。在蜀时。门人道勤。患其不任。阴告外。辨厚供。供至。皓怪其异常。诘知其由。即斥勤出。不共住。曰邪命之食。恶可御也。故平居凡檀越送供丰美。悉命入僧如律。
续高僧传·卷第十三 义解篇九
释慧皓。安陆人。幼入道门。即怀远量收览经义弘导居心。初跨染玄纲希崇大品。博闻略究而情阻未申。承苞山明法师兴皇遗属世称郢匠通国瞻仰。因往从之。咨奉无倦。备清遐道遂得广流。部帙恢裕兴焉。年方登立即升法座。谈撝一指众侣諠哗。受业传灯分风徙化。然以法流楚服成济已闻。岷络三巴尚昏时网。便以法弘导远化未闻。隋大业年溯流江硖。虽遭风浪厉志无前。既达成都大弘法务。或就绵梓随方开训。自玉垒僧侣因此开明。冲烟总萃倾味正法而成惠恤焉。无惮游涉故使来晚去思咏歌满路。又以众斯殷杂枯折由生。皓据法徵治情无猜隐。时或不可其怀者。计奏及之云。结徒日盛道俗屯拥。非是异术何能动世。武德初年下敕穷讨。事本不实。诬者罪之。皓惟道在人弘。义须知返。乃旋途南指道出荆门。随学之宾又倍于前。既达故乡亟仍前业重张领牒更叙关键。神望弥高众聚弥结。弊其諠竞。避地西山之阴。屏退寻闲陶练中观。经逾五载四众思之。又造山迎接处邑传化。皓随宜利益意引行藏。还返安州方等寺讲说相续。以贞观七年卒于所住。春秋八十有七。自皓一位僧伍。精励在先日止一餐。七十馀载随得便啖无待营求。不限朝中趣得便止。所以蜀部丰都芬羞兼列。每旦填供常充寺门。皓并命入僧。自无一受。旦讲若下食惟一碗。自馀饼菜还送入僧。有学士导勤。见其羸弱恐法事稽留。为告外众。令办厚供。皓怪异常。推问食所由。即令勤出众。永不相袭。告曰。邪命之食不可御也。汝闻吾言而不解教意。其守节禀法也如此。
《國語辭典》:参谒(參謁)  拼音:cān yè
依礼进谒、拜见。唐。韩愈 与大颠师书:「缘昨到来,未获参谒。倘能暂垂见过,实为多幸!」《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只见旧时一班直厅的军壮,预先领了钧旨,都来参谒。」也作「参见」。
《國語辭典》:参拜(參拜)  拼音:cān bài
以礼进谒、拜见。唐。韩愈、孟郊〈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秋潦淹辙迹,高居限参拜。」《西游记》第三九回:「我不在你朝进贡,不与你国相通,你怎么见吾抗礼,不行参拜!」
《漢語大詞典》:临诀(臨訣)
(1).谓瞻仰遗容,最后告别。晋书·阮籍传:“性至孝,母终……乃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
(2).犹临终,临死。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崇韜 临诀,白曰:即臣等平 蜀 ,陛下择帅以守 西川 ,无如 孟知祥 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无何, 许 病卒。临诀,嘱 孙 曰: 无病 最爱儿,即令子之可也。”
《漢語大詞典》:訾相
(1).谓衡量省视。国语·齐语:“ 桓公 召而与之语,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 韦昭 注:“訾,量也;相,视也。”新唐书·李勣传:“临事选将,必訾相其奇厖福艾者遣之。”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一居士上》:“《高斋诗话》云:‘ 祖无择 晚娶 徐氏 ,有姿色。议亲之时, 无择 为馆职, 徐氏 必欲訾相其人。’”
(2).引申为瞻仰之意。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孝孙翼翼,论譔靡忘。丰碑坚碣,万古訾相。”
《漢語大詞典》:瞻迎
瞻仰欢迎。 王闿运 《衡阳彭公行状》:“夹江及城上下观者数万人,欢叫称快。故公之所至,老幼瞻迎。”
分類:瞻仰欢迎
《國語辭典》:失瞻  拼音:shī zhān
失敬。《西游记》第一二回:「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汪革起身,重与王立作揖道:『失瞻休罪!』」
《漢語大詞典》:俱瞻
为众人所瞻仰。 梁启超 《论政府阻挠国会之非》:“退则懔俱瞻之严,自能敬慎以毋肆。”
分類:众人瞻仰
《国语辞典》:瞻识(瞻识)  拼音:zhān shì
瞻仰认识。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二出:「敛衣襟连忙拜倒,幸瞻识兄长丰标。」
《漢語大詞典》:瞻送
瞻仰欢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谢公 ( 谢安 )在 东山 ,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 桓宣武 ( 桓温 )司马,将发 新亭 ,朝士咸出瞻送。”
分類:瞻仰
《漢語大詞典》:詹敬
瞻仰致敬。詹,通“ 瞻 ”。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后土祠梦》:“ 宜黄 士人 邹极 未第时,致祷求梦,梦入庙詹敬毕,转眄东壁,有大书一诗,睨而读之。既觉,歷歷可记。”
分類:瞻仰致敬
《国语辞典》:众目具瞻(众目具瞻)  拼音:zhòng mù jù zhān
众人都向往、瞻仰。如:「众目具瞻的香格里拉,是梦想中的天堂。」
《漢語大詞典》:趣风(趣風)
犹言瞻仰风采。 明 汤显祖 《答王方麓先生书》:“过陪都,愿一趣风函丈,以禁,詰朝而行远矣。”参见“ 趋风 ”。
分類:瞻仰风采
《漢語大詞典》:趋风(趨風)
亦作“趍风”。
(1).疾行至下风,以示恭敬。《左传·成公十六年》:“ 郤至 三遇 楚子 之卒,见 楚子 ,必下,免胄而趋风。”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一:“是故 虞卿 一言,而 秦 之震惧趋风,驰指而请备。” 宋 张耒 《答林学士启》:“ 耒 , 淮 楚 晚进,场屋后来,辱登门墻,尝备官属,当趋风於末座,乃首贄於长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双缢庙》:“縞袂趋风,匹夫之志难夺;红颜赴义,匹妇之谅可悲。”
(2).引申指瞻仰风采。 宋 曾巩 《越州贺提刑夏倚状》:“ 巩 於此备官,云初託庇,喜趋风之甚邇,谅考履之惟和。”
(3).闻风而来。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一:“自然 乐毅 徒,趋风走天下。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4).引申指追随仿效。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章碣:“ 碣 有异才,尝草创诗律,於八句中,足字平侧,各从本韵……自称变体。当时趋风者亦纷纷而起也。” 明 汤显祖 《与许仰亭吏部书》:“太学趍风之后,音徽邈绵,南国多年,山川映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见朋辈中钻研古书,不工制艺者,遇稍解风雅之主司,多以二三场殫洽见收;而一二揣摩时尚,趋风乘沫之士,迄老死不获知遇。”
瞻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恭敬之心而仰观也。法华经方便品曰:「瞻仰两足尊。」维摩经上曰:「瞻仰尊颜,目不暂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