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了高(瞭高)
在高处瞭望。 明 吴炳 《绿牡丹·帘试》:“兀那生员不归号房,出外闲走,不怕瞭高的拿犯规么?” 清 李渔 《怜香伴·闻试》:“院子远立瞭高,防他倩代传递; 梅香 近身巡视,防他怀挟私抄。”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大凡作强盗的,敢於拦路劫财了,断不是三个、五个,内中有瞭高的,把风的,动手的、接臟的,至少也有二三十个人。”
分類:高处瞭望
《漢語大詞典》:候楼(候樓)
(1).供瞭望用的小楼。墨子·备城门:“三十步置坐候楼。楼出於堞四尺,广三尺,广(长)四尺,板周三面,密傅之,夏盖亓上。”周礼·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次,市中候楼也。”
(2).观测、占候天象之楼。陈书·世祖纪:“大风至自西南,广百餘步,激坏灵臺候楼。”
《漢語大詞典》:衙楼(衙樓)
官衙的瞭望楼。 唐 陈陶 《冬夜吟》:“展转城乌啼紫天,曈曚千骑衙楼前。”
《漢語大詞典》:寓望
古代边境上所设置的以备瞭望、迎送的楼馆。亦指其主管官员。国语·周语中:“国有效牧,疆有寓望,藪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 韦昭 注:“境界之上,有寄寓之舍,候望之人也。” 董增龄 正义:“寓望,谓寄寓之楼,可以观望。亦曰候馆,馆有积,遗人掌之,其官中士、下士,而宾客羇旅,则委人以甸稍之畜供之。”
《漢語大詞典》:斗楼(鬥樓)
亦作“鬭楼”。 一种供瞭望敌情用的活动建筑。一说即敌楼,城上的一种建筑,亦凭以望敌。后汉书·岑彭传:“横 江水 起浮桥、鬭楼,立欑柱絶水道,结营山上,以拒 汉 兵。”按,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九年引作“关楼”。 胡三省 注曰:“‘关楼’, 范 书作‘鬭楼’,犹今城上敌楼也。”旧唐书·李光弼传:“敌恃众直逼其城,以车二乘载木鹅、蒙衝、鬭楼、橦车随其后。”
《漢語大詞典》:箭眼
城墙上所筑小窗孔,备瞭望和射箭之用,如人眼目,故名。
《漢語大詞典》:望睹
犹瞭望,眺望。晏子春秋·谏上十八:“北面望睹 齐国 。”
分類:瞭望眺望
《國語辭典》:楼车(樓車)  拼音:lóu jū
古代攻城的用具。形似云梯,上设有望楼,可以下瞰敌情。《左传。宣公十五年》:「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景又攻东府城,设百尺楼车,钩城堞尽落。」也称为「望楼车」。
《漢語大詞典》:望火楼(望火樓)
犹今消防瞭望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防火:“又於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
分類:消防瞭望
《漢語大詞典》:蔽橹(蔽櫓)
(1).瞭望观察敌情的望楼。六韬·农器:“ 太公 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櫓也。’”
(2).大盾。古代防御性的兵器。孙子·作战:“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王晳 注:“蔽櫓,大楯也。”
《漢語大詞典》:轈车(轈車)
古代军中窥敌的瞭望车。说文·车部:“轈,兵车高如巢,以望敌也。从车,巢声。春秋传曰:‘ 楚子 椉轈车。’”按,今本左传·成公十六年作“巢车”。《东周列国志》第七回:“ 考叔 在轈车上,将‘蝥弧’大旗,挟於胁下,踊身一跳,早登 许城 。”
分類:军中瞭望
《漢語大詞典》:棼橹(棼櫓)
即楼橹。古时军中用以瞭望敌军的无顶盖高台。《晋书·文苑传·伏滔》:“於是筑长围,起棼櫓,高壁连堑,负戈击柝以守之。”参见“ 楼櫓 ”。
《國語辭典》:楼橹(樓櫓)  拼音:lóu lǔ
古代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朱然》:「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宋。陆游〈江上对酒作〉诗:「楼橹压湓口,山川蟠武昌。」
《漢語大詞典》:楼敌(樓敵)
城上瞭望敌情的高楼。隋书·礼仪志七:“又於城四角起楼敌二,门观、门楼槛皆丹青綺画。”
《漢語大詞典》:隅楼(隅樓)
筑于城角的楼。多为瞭望之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诸僧伽蓝,颇极奇製,隅楼四起,重阁三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周垣峻峙,隅楼特起,猛焰洪鑪,銛锋利刃。”
分類:城角瞭望
《漢語大詞典》:望寮
瞭望看守的小屋。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你当初在收刈谷子的那个夜里,在望寮上对我说的什么话?”
分類:瞭望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