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眼见(眼見)
(1).眼看;目睹。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宋 程垓 《洞庭春色》词:“多少事,有垂杨眼见,红烛心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真是天翻地覆的事,若不眼见,説着也不信。”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他又眼见他的朋友们,很多在战场上牺牲掉。”
(2).犹眼界。 郭沫若 《巨炮之教训》:“唉!我可怜这岛邦的国民,他们的眼见未免太小。”
(3).分明;显然。《水浒传》第五八回:“那个穿红的,眼见是 宋江 了;道妆的,必是军师 吴用 。”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不过,使他感到不安的是,省城既已撤退,战争眼见日益接近了。”
(4).很快;马上。红楼梦第三一回:“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
《國語辭典》:眼见得(眼見得)  拼音:yǎn jiàn de
显然。《水浒传》第一一回:「眼见得又不济事了。不如趁早,天色未晚,取了行李,只得往别处安身立命。」《儒林外史》第五四回:「眼见得我今日回家,又要听他吵了。」
分類:分明显然
《漢語大詞典》:眼见的(眼見的)
见“ 眼见得 ”。
《漢語大詞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見爲實,耳聽爲虚)
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听人说的靠不住。” 刘真 《春大姐》:“ 玉春娘 嘴里虽没有说出,心里可老是相信着那句老话: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国语辞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拼音: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听说的不实在,亲眼见到的才可靠。如:「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今天总算见到他的厉害了吧!」
《国语辞典》:眼见是实,耳闻是虚(眼见是实,耳闻是虚)  拼音:yǎn jiàn shì shí,ěr wén shì xū
(谚语)亲眼看到才确实,传闻并不足为信。如:「其实我早已听说,只是眼见是实,耳闻是虚,等看到再说。」
《國語辭典》:耳闻不如眼见(耳聞不如眼見)  拼音:ěr wén bù rú yǎn jiàn
只听别人叙说,不如亲眼一见来的确实。参见「耳闻不如目见」条。《旧唐书。卷一○一。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西游记》第四八回:「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眼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
《漢語大詞典》:耳闻眼见(耳聞眼見)
见“ 耳闻目见 ”。
《漢語大詞典》:目知眼见(目知眼見)
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到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