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断港(斷港)
同别的水流不相通的港汊。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道於 杨 、 墨 、 老 、 庄 、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絶潢以望至於海也。” 宋 周必大 《吴郡诸山录》:“登 上方教院 ,在山之巔,即 楞伽墖 也。望 太湖 瀰漫, 石湖 如断港。” 元 马臻 《述怀五十韵》:“艤舟临断港,散策陟层巔。”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地十二·出河之泲:“自 天寳 之后, 汴水 湮废, 泲渠 亦无所受, 菏泽 以西,竟成断港。” 姚莹 《论诗绝句》之二九:“妙语天成偶得之, 眉山 絶趣苦难追。纷纷力薄争 唐 宋 ,断港横流也未知。”
《漢語大詞典》:闽关(閩關)
指 福建 与内地相通的关隘。 清 傅鼎铨 《忆谢迭山》诗:“血战 安仁 败不还,洁身卖卜入 闽 关。”
《國語辭典》:八达(八達)  拼音:bā dá
1.四面相通的道路,后用以形容交通的便利。如:「四通八达」。《文选。左思。蜀都赋》:「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
2.称八位通达之士:(1)三国时诸葛诞、邓飏等八人相善,并俱威名,人称「八达」。见《三国志。卷二八。魏书。诸葛传》注引《世语》。(2)晋代光逸、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辅之八人,散发裸裎,放浪形骸,时人称「八达」。见《晋书。卷四九。光逸传》。
3.三国时司马懿兄弟八人皆以达为字,世称为「八达」。见《晋书。卷三七。安平献王孚传》。
《国语辞典》:口儿(口儿)  拼音:kǒu ér
1.内外相通之处。如:「巷口儿」。《七侠五义》第四回:「包兴将门口儿埋伏了个结实,进了饭店。」
2.裂缝处。如:「树干上被刮了一道口儿。」
《漢語大詞典》:通波
(1).谓水相通。文选·班固〈西都赋〉:“控引 淮 湖,与海通波。” 李善 注:“与海通其波澜。”
(2).指流水。 晋 陆机 《答张士然》诗:“回渠绕曲陌,通波扶直阡。” 唐 骆宾王 《晚泊河曲》诗:“通波竹箭水,轻舸木兰橈。” 唐 李详 《赠曹君直舍人元忠》诗:“ 閶门 飞阁架通波,四姓衰微逝景生。”
《漢語大詞典》:四通
谓与四方相通。战国策·魏策一:“﹝ 魏 ﹞埊四平,诸侯四通。”史记·天官书:“仓府廏库,四通之路。”汉书·律历志:“绳者,上下端直,经纬四通也。”
《國語辭典》:冥会(冥會)  拼音:míng huì
默悟。《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弘景为人员通谦谨,出处冥会,心中明镜,遇物便了。」
《国语辞典》:桂江  拼音:guì jiāng
河川名。上游漓水以灵渠与湘水上游相通。江水清澈,两岸奇峰重叠,风景秀丽。
《國語辭典》:暖阁(暖閣)  拼音:nuǎn gé
1.与大屋隔开而又相通连,可设炉取暖的小房间。泛指设炉取暖的小阁。唐。白居易 别春炉诗:「暖阁春初入,温炉兴稍阑。」《红楼梦》第五二回:「四人围坐在熏笼上叙家常,紫鹃倒坐在暖阁里临窗作针黹。」
2.官署大堂设案之阁。《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他而今官大了,是翰林院大学士,又带著左春坊,每日就要站在朝廷大堂上暖阁子里议事。」
《漢語大詞典》:玄通
(1).谓与天相通。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 河上公 注:“玄,天也。言其志节玄妙,精与天通也。”《后汉书·党锢传·刘祐》:“吾子怀 蘧氏 之可卷,体 宁子 之如愚,微妙玄通,冲而不盈。”法苑珠林卷四三:“夫圣人之用,玄通无碍。”
(2).暗中相通。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众初怪恶,传省其诗,慨然叹死生之玄通也。”
《漢語大詞典》:通感
修辞手法之一。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于是,在表现属于甲感觉范围的事物印象时,就超越它的范围而描写领会到乙感觉范围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达效果。 李晓 《继续操练》:“要是你准头太差,点错分类,效果也许更好,内行看了会说你是高手,懂通感什么的。” 祖慰 《婚配概率·凳子上的实验心理学》:“他还能使你产生由视觉转为触觉的通感。”
《漢語大詞典》:沙道
唐 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道路。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府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参见“ 沙堤 ”。
《漢語大詞典》:沙堤(沙隄)
(1). 唐 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凡拜相,礼絶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於子城东街,名曰沙堤。” 唐 白居易 《官牛》诗:“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官道西,緑槐阴下铺沙堤。昨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后用为典实。指枢臣所行之路。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此去沙堤步稳,调金鼎,七叶貂蝉。”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赠》:“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
(2).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 元 乔吉 《满庭芳·渔父词》曲:“沙隄缆船,樵夫问讯,溪友留连。”
《漢語大詞典》:通源
谓源头相通。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 尧 命 夏鯀 治水,九载无绩。 鯀 自沉於 羽渊 ,化为玄鱼…… 羽渊 与 河 海通源也。” 明 高启 《剑池》诗:“一穴海通源,双崖树交影。”
分類:源头相通
《漢語大詞典》:声交(聲交)
声闻相通。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声交稍希歇,此意更坚滋。”
分類:声闻相通
《漢語大詞典》:直贯(直貫)
(1).径直穿过。汉书·李广传:“ 匈奴 左贤王 将四万骑围 广 , 广 军士皆恐, 广 乃使其子 敢 往驰之。 敢 与数十骑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
(2).直接相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伐山二:“按 杜 ‘舍南舍北皆春水’,盖在 蜀 草堂 诗也……此诗以‘舍’字引起,下用群鸥,而花径蓬门,意脉直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