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相去  拼音:xiāng qù
相差、相距。《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文选。苏武。诗四首之四》:「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国语辞典》:相去不远(相去不远)  拼音:xiāng qù bù yuǎn
相差不多。如:「这两支球队,实力相去不远,冠军之争势必激烈。」
《国语辞典》:相去天渊(相去天渊)  拼音:xiāng qù tiān yuān
比喻差距极大。《野叟曝言》第五九回:「一敬一肆,相去天渊,一圣一狂,亦判若黑白矣!」
分类:差距极大
《国语辞典》:相去万里(相去万里)  拼音:xiāng qù wàn lǐ
相距很远、相差很大。《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相去万里,人绝路殊。」
分类:相距相差
《国语辞典》:相去无几(相去无几)  拼音:xiāng qù wú jǐ
相差没有多少。如:「你再这么堕落下去,与死相去无几,何不振作起来?」
分类:相差多少
《国语辞典》:相去悬殊(相去悬殊)  拼音:xiāng qù xuán shū
差距极大。如:「今古科技相较,二者相去悬殊。」
分类:差距极大
《国语辞典》:相去咫尺  拼音:xiāng qù zhǐ chǐ
彼此的距离很短。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二。饶氏妇》:「遂有物语于空中,与人酬酢往来。闻人聚声,辄能和,……相去咫尺,而莫见其形貌。」
《漢語大詞典》:相越
犹相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 晋 潘岳 《西征赋》:“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辽迥。”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终古不能得国权与暂得国权而復失之,其利害相越,岂不远哉!”
分類:相去
《漢語大詞典》:相望
作宰相的声望。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陈祖皋:“都諫有己丑春秋房门生二人,时同在词林显重,并有相望。”
《國語辭典》:云泥(雲泥)  拼音:yún ní
云在天,泥在地。比喻地位高下悬殊。唐。白居易〈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诗:「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分類:相去
《國語辭典》:霄壤  拼音:xiāo rǎng
天与地。宋。梁焘 上哲宗乞亲贤疏佞坚其始终:「夫治乱之作,当其微时,间不容发,至其著也,判如霄壤之异。」
《漢語大詞典》:辽绝(遼絶)
(1).遥远。 南朝 梁 柳恽 《赠吴均》诗之二:“关候曰辽絶,如何附行旅。” 宋 蔡襄 《荔枝谱》:“﹝荔枝﹞其于果品卓然第一,然性畏高寒,不堪移植,而又道里辽絶,曾不得班于卢橘江橙之右。” 元 刘敏中 《丞相顺德忠献王碑》:“王谓 山嶠 小夷,去中国辽絶。”
(2).相去甚远,悬殊。南史·谢晦传:“ 安仁 、 士衡 才为一时之冠,方之 公閭 ,本自辽絶。”新唐书·刘洎传:“帝王之与臣庶,圣哲之与庸愚,等级辽絶,势不伦拟。”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岂酒有美恶,价不同歟?抑何其辽絶邪!”
(3).远隔。朱子语类卷一三四:“古时君臣都易得相亲,天下有天下之君臣,一国有一国之君臣,自 秦 汉 以来,便都辽絶。”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梦绕亲闈,愁深旅邸,那堪音信辽絶。” 明 冯梦龙 《新灌园·计匿王嗣》:“ 法章 自到 莒州 ,朝中音问辽絶。”
(4).久远。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至 师延 精述阴阳,晓明象纬,莫测其为人。世载辽絶,而或出或隐。”
(5).高远貌。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 比干 之以仁义兮,缅辽絶以不羣。”
《漢語大詞典》:辽邈(遼邈)
(1).犹辽远。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交阯 辽邈,畏丧藩将,政刑每闕,抚莅惟艰。” 宋 陆游 《登慧昭寺小阁》诗:“岁月消磨閲亭传,山川辽邈弊衣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至一处,潮水所经,四望辽邈。”参见“ 辽远 ”。
(2).相去甚远;悬殊。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悲夫,生民用心之不钧,何其辽邈之不肖也哉。”《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婚兆·韦固赤绳》:“虽讎敌之家,贵贱辽邈,天涯从宦, 吴 楚 异乡,此绳一繫,终不可逭。”
《國語辭典》:辽远(遼遠)  拼音:liáo yuǎn
遥远。《左传。襄公八年》:「楚师辽远,粮食将尽,必将速归,何患焉?」《楚辞。屈原。九章。抽思》:「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國語辭典》:辽阔(遼闊)  拼音:liáo kuò
辽远、广阔。《北史。卷四○。韩麒麟传》:「若欲取况古人,班马之徒,固自辽阔。」唐。李商隐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也作「辽廓」。
《國語辭典》:辽远(遼遠)  拼音:liáo yuǎn
遥远。《左传。襄公八年》:「楚师辽远,粮食将尽,必将速归,何患焉?」《楚辞。屈原。九章。抽思》:「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國語辭典》:抵多少  拼音:dǐ duō shǎo
1.好比。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不由我春满眼,喜盈腮,抵多少东风飘荡垂杨陌。」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抵多少遥指空中雁做羹。」
2.比不得、比不上。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我如今冒他大雪窑中去,抵多少袖得春风马上归,冻的我脚步儿难移。」
3.胜过。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有一日功名成就人争羡,抵多少买卖归来汗未消,便见的个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