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谷 → 榖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5—1612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词学图录
王稚登(1535-1612) 字伯榖、百谷,别号有半偈长者、半偈主人、青羊君、长生馆主、玉遮山人等。江苏江阴人,移居苏州。 "四岁能属对,六岁便能写擘窠大字,十岁能诗,长益才气骏发",曾入文衡山门,博学多艺,名满吴会。善诗文,近"公安派"。《万历野获编》云:"近年词客寥落,惟百巍然鲁灵光,其诗纤秀,为人所爱。" "主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王世贞《州山人稿》:"诗取独诣,婉尽人巧俏绝"。嘉靖末入太学,万历时曾召修国史,未赴,布衣终生。著述颇丰,《中国丛书综录》载集二十种,《吴郡丹青志》最名,有《王百谷全集》。
沧海遗珠
王稚登(1535-1612)字百谷,一字伯固。号玉遮山人,武进人,移居吴县。少负盛名,长与文征明齐名,著有《尊生斋集》《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等。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百谷长洲人嘉隆间太学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百谷一字伯固长洲人太学生有晋陵金昌燕市客越青雀竹箭梅花什荆溪松檀诸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九
用登,字百谷,秀水人。天启甲子举人。
黄百榖 朝代: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初浙江馀姚人,字农师,黄宗炎子。幼明敏能文,工诗词。业医。居西湖之滨,寄情吟咏,后以贫困饿死。所著《素问注》、《难经注》等均散佚不存。
《國語辭典》:百谷(百穀)  拼音:bǎi gǔ
谷类的总称。《诗经。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文选。张衡。南都赋》:「百谷蕃庑,翼翼与与。」
《國語辭典》:百谷王  拼音:bǎi gǔ wáng
江海。因江海为所有谷水汇集之地,故称为「百谷王」。《老子》第六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分類:江海百谷
《分类字锦》:百谷万斛(百谷万斛)
汉旧仪春始东耕于藉田种百谷万斛立藉田仓置令丞榖皆以给天地宗庙群神之祀以为粢盛
《骈字类编》:百榖
易日月丽乎天百榖草木丽乎土百书汝后稷播时榖百 诗亟其乘屋其始播榖 左传季武子如晋拜师晋侯享之赋黍苗季武子曰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榖之仰膏雨焉若常膏之其天下辑睦岂唯敝邑殷史记龟策传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 兴百榖之筮吉故周王 晋书天文志稷五星在七星南稷农正也取乎百榖之长以为号也
又宋史乐志国主太社地道聿神稷司百榖利毓惟均
又论衡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榖殊味食之皆饱雨班固灵台诗百榖蓁蓁庶草蕃庑 魏武帝对酒诗 泽如此百榖用成王
赵孟頫耕织图诗有周成 业后稷播百榖
《漢語大詞典》:百种(百種)
(1).百谷的种子。礼记·郊特牲:“祭百种以报嗇也。” 孙希旦 集解:“百种,百穀之种也。”
(2).各种各样。 南朝 梁武帝 《襄阳白铜鞮歌》之二:“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 宋 范成大 《四月十六日拄笏亭偶题》诗:“緑阴一雨浓如黛,何处风来百种香。”
《國語辭典》:植物  拼音:zhí wù
1.广义之植物界,传统上为百谷草木的总称。为生物之一界,其细胞具有细胞壁,大部分内含叶绿素,可行光合作用,摄取光、水等无机物转化成养分。植物通常固定于一处,繁殖体可藉水、风、人等外力带至各地繁殖。其种类繁多,至少有三十五万种,包括不具细胞核之蓝绿藻、细菌,单细胞之原生生物,不能自营生活的真菌及多细胞真核之绿色植物。
2.自二十世纪末,现代分类学家将生物分为五界,即「动物界」、不具细胞核之「原核界」、单细胞之「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及「植物界」。故狭义之「植物界」仅含有许多细胞真核之水生藻类、及陆生植物。
《漢語大詞典》:谷王
江海的别称。以其能容百谷之水,故名。语本老子:“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唐 杜审言 《春日江津游望》诗:“谷王常不让,深可戒中盈。”
分類:江海百谷
《漢語大詞典》:并土
谓百穀成熟之土。《淮南子·墬形训》:“正西 弇州 曰并土。” 高诱 注:“并,犹成也。八月建酉,百穀成熟,故曰并土。”
分類:百谷成熟
《漢語大詞典》:地精
(1).黄庭内景经·百穀:“百穀之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后因以“地精”指百谷。 唐 卢照邻 《羁卧山中》诗:“紫书常日閲,丹药几年成?扣鐘鸣天皷,烧香厌地精。”
(2).大地的灵气。云笈七籤卷二:“太初时,虽有日月,未有人民。渐始初生,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间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
(3).人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人参
(4).何首乌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