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白相  拼音:bái xiàng
吴语。指嬉戏游玩。《海上花列传》第二回:「朴斋已自起身,叫栈使舀水洗脸,想到街上去吃点心,也好趁此白相相。」也作「孛相」、「薄相」。
《高级汉语词典》:游春白相
春游;踏青
《国语辞典》:白抢白相(白抢白相)  拼音:bái qiǎng bái xiàng
平白无故的当众被责备了一顿。《金瓶梅》第三○回:「教大姐姐白抢白相,我想起来,好没来由。」
《分类字锦》:红白相间(红白相间)
物类相感志桃花饭做饭了以梅红纸盛之湿后去纸和匀则红白相间
《國語辭典》:白相人  拼音:bái xiàng rén
吴语。指不务正业,而以某种不正当方式谋得暴利的人。如:「社会越乱,白相人越多。」
《漢語大詞典》:吃白相饭(吃白相飯)
方言。喻不务正业,游荡为生。 鲁迅 《准风月谈·“吃白相饭”》:“至于‘吃白相饭’,那恐怕还是用文言译作‘不务正业,游荡为生’,对于外乡人可以比较的明白些。” 鲁迅 《准风月谈·“吃白相饭”》:“但‘吃白相饭’朋友倒自有其可敬的地方,因为他还直直落落的告诉人们说,‘吃白相饭的!’”按,旧 上海 俗称流氓为“白相人”,他们自称是“吃白相饭的”。
《國語辭典》:弄白相  拼音:nòng bái xiàng
吴语。指嬉闹、开玩笑。《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嫁人是一生一世格事体,倪又勿是啥林黛玉、张书玉,歇歇嫁人,歇歇出来,搭俚弄白相。」
《漢語大詞典》:老白相
亦作“ 老白赏 ”。 指游手好闲的浪荡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这船上像些老白相,大家洗耳,细细领略。”《豆棚闲话·虎丘山贾清客联盟》:“更有一班都是浪里浮萍、粪里臭蛆相似,立便一堆,坐便一块,不招而来,挥之不去,叫做老白赏。”
《漢語大詞典》:坚白相盈(堅白相盈)
后期墨家针对 公孙龙 学派“离坚白”命题而提出的反驳命题。 公孙龙 学派认为坚白石的坚、白两种属性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后期墨家则指出坚白石是一个整体。“无坚得白,必相盈也”(墨子·经说下)。坚、白两种属性是相互渗透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分割的。只有当其处在不同的两种物体中,才是彼此分离的,所以说“坚(白)异处不相盈”(墨子·经说上)。
《漢語大詞典》:青骢(青驄)
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躑躅青驄马,流苏金鏤鞍。”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诗:“ 安西 都护胡青驄,声价歘然来向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趁斜阳南山雨收,控青驄烟驛水邮。”
《漢語大詞典》:迎秋
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秋和五方之西、五色之白相配应,故于立秋日,天子率百官出西郊祭 白帝 ,迎接秋季到来。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 郑玄 注:“迎秋者,祭 白帝 白招拒 於西郊之兆也。”后汉书·祭祀志中:“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 白帝 蓐收 。车旗服饰皆白。”
《國語辭典》:斑骓(斑騅)  拼音:bān zhuī
身上有花斑的马。《乐府诗集。卷四七。清商曲辞四。明下童曲》:「陈孔骄赭白,陆郎乘斑骓。」唐。李商隐 无题诗:「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國語辭典》:斑白  拼音:bān bái
头发花白,常指年老的人。《礼记。王制》:「斑白者不提挈。」《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吾年已半百,鬓发斑白。」也作「班白」、「颁白」。
《漢語大詞典》:班白
(1).指须发花白。“班”通“ 斑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有妇人出於室者,髮班白,衣緇布之衣,而无里裘。”班,一本作“ 斑 ”。 晋 潘岳 《闲居赋》:“昆弟班白,儿童稚齿。”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忧愁的髭鬢班白,尚兀自还不彻他这穷途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徬徨间,一班白叟出,衣帽整洁。”
(2).指老人。 三国 魏 曹操 《对酒》诗:“仓穀满盈,班白不负戴。”《魏书·高宗纪》:“今选举之官,多不以次,令班白处后,晚进居先。” 唐 卢纶 《酬陈翃郎中见寄》诗:“班白皆持酒,蓬茅尽有书。” 宋 王安石 《杂咏》之三:“古风知逊悌,班白见尊优。”
(3).指黑白相间。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海鸭大如鹅,班白文,亦名文鸟。”
《漢語大詞典》:参三(參三)
旧戏中所用黑白相掺的灰白三绺假须。如京剧《空城计》中 诸葛亮 、《阳平关》中 曹操 所戴的假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