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陶煜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6—1358 【介绍】: 元台州路黄岩人,字明元,号逍奥山人,又号白云漫士。陶宗仪父。从周仁荣学,历归安县典史,改上虞。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智度。号白云。处之丽水吴氏子。年十五。慨然有出尘志。父母峻拒之。师不火食者累日。若将灭性焉。父母无奈何。使归禅智寺。礼空中假公。剃发具戒。即寺侧楞伽庵。深习禅定。每趺坐。达旦不寐。如是者数年。已而叹曰。六合之大如此。颓然滞一室可乎。遂出游七闽。遍历诸山。无有契其意者。旋浙。见灵石芝公于净慈。又登天目。参断崖义公。谈锋铦利。人莫之敢撄。时无见睹公。说法天台华顶峰。大振圆悟之道。师往拜之。一见刳心焉。服勤数载。尽揭底蕴。无见嘱之曰。昔南岳。十五出家。受大鉴记莂。后得马祖。授之以心法。针芥相投。岂在多言耶。勿掉三寸舌诳人。须真正见解。著于行履。方为报佛之深恩耳。师佩伏之弗敢忘。又走长沙。见无方普公。走云居。见小隐大公。皆无异辞。既而旋福林。与毒种昙。成山钦二公。互相策励。如恐失之。后从御史中丞章公溢之请。出世龙泉之普慈。众至八百人。移茅山。迁武峰。从者恒如初。国初吴元年。隐禅智之岑楼。洪武己酉。诏起天下名僧。敷宣大法。师与焉。初力辞。戍将强起之。适师至。而会事解严。遂还杭。杭人奉师居虎跑。又入华顶。未几示微疾。浩然有归志。四众坚留之。师曰。叶落归根。吾所愿也。遂回福林。五日忽沐浴易衣。索笔书偈云。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太虚空中。何必钉橛。掷笔而逝。寿六十七。腊五十二。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院之西。师静谧寡言。机用莫测。临众无切督之威。严厉之色。唯以实相示人。所至之处。人皆钦慕。如见古德。或持香花供养。或绘像事之。不可以数计。见客无懈容。无蔓辞。有问则言。无则终日澄坐。所作偈语。不许人录。故今无传者。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禅师。名智度。号白云。处州丽水吴氏子也。初住普慈。终于福林。度居福林时。以无见睹公藤杖手卷嘱累古拙俊。是为断桥一脉。有克肖之者也。盖睹公。法继方山宝。宝嗣断桥伦。故度望断桥。为四叶之祖焉。度为人沉默而旷达。初受业于郡之白云空中假禅师。假。阴察度根器。使行卑劣行以挫之。每呼度名。度每应诺。假曰。将谓将谓。度不领。乃使度南询曰。善财。是菩萨中行脚样子也。赵州。是祖师中行脚样子也。庞蕴。是居士中行脚样子也。今人行脚。不效此三老。则枉费芒鞋。徒自困耳。度即遍参南北禅席。已而归省。假公喜曰。你来也。吾事毕矣。一日说偈曰。地水火风先佛记。掘地深埋第一义。一免檀那几片柴。二免人言无舍利。乃端坐蜕去。度掩面哭曰。苍天苍天。或曰。君哭迟矣。度乃大笑。遂庐于塔。日取楞严圆觉研究。悉能贯之。然于日用之际。又不能得大自在。叹曰。参禅不求大彻痴禅也。吾师岂虚语哉。但恨游方时。未抵天台参无见睹。当是时。睹公称为宗门绣虎。居华顶。禅流惮之。度即趋华顶谒睹。以西来密意扣之。睹掀眉视曰。得娑罗峰点头。向汝道。度以手摇曳。睹便喝。度悟旨曰。娑罗峰顶。白浪滔天。花开芒种后。叶落立秋前。睹曰。我家无残羹馊饭。曰即今亦不少。睹欣而肯之曰。我四十年住此山。一老道者耳。别无甚奇特。惟先师未了公案。今以责汝。汝善保任。睹便趋寂。度住后。以为先师遗嘱在躬。因时接物。随机开导。声重湖江。与梦堂愚庵诸老齐名。明洪武二年。有诏赴京。即疏辞还。门下有以不耐事谏者。度怒责曰。汝不闻古德有言乎。纵饶弄到帝王家。也是一场乾打閧。将来法门。滥竿窃符之弊。必汝辈也。未几。迁化于福林。有遗偈曰。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太虚空中。何必钉橛。火浴收五色舍利。大如菽。塔于寺西。度随所说法偈颂。弗许记录。禅者窃书其语。度乃瞋逐。曰。奴流敢裨贩吾语。作口头人事以衒丛林耶。复有老宿。以未见度语句为恨。潜探众中。值度入室。徵判险要。如揭贯花。老宿大喜曰。不意断桥犹在。 赞曰。睹公居山四十载。耽耽坐视。非白云解其项下之铃。几钝置耳。白云行道。垂手低眉。盖亦苍颉造书契。而代结绳者耶。及暮年。仍袭睹公之风。翛然高枕。瞋责子弟有窃符滥竽之弊。又何异延恩安之笑法云秀也。语云。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身。其白云乎。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智度,字白云,姓吴氏,丽水人也。父德大,母叶氏,具有善愿。度生而灵颖,迥异凡近。年十五,洒然有出尘之趣,欲就浮屠学。父母方珍爱,峻辞拒之,因不火食者累日,若将灭性,父母知不可夺,使归禅智寺,礼空中假薙发,受具戒,习禅定。于楞伽庵,每趺坐达旦,如是者数年。已而叹曰:“六合之大,如此颓然滞一室可乎?”遂出游七闽,遍历诸山,无有契其意著。复还郡之白云山,因澄禅师道场遗址,筑福林院,为憩息之所。日取《楞严》、《圆觉》二经钞疏读之。既熟,不假师授,章旨自通。久居此山,遂以为号。已而复叹曰:“拘泥文字,如油入麦粉,了无出期,德山所谓‘穷诸玄义,若一豪置于大虚’者,信不诬也。”乃去之,出游浙河之西,见灵石芝于净慈。未几,又上天目山,参断崖义,谭锋铦利,莫之敢撄。时无见睹说法天台华顶峰,大振圆悟之道。更踰涛江叩之,曰:“西来密意何如?”无见曰:“待娑罗峰点头,乃与汝言。”度儗答,无见遽喝,度曰:“娑罗峰顶,白浪滔天,花开芒种后,叶落立秋前。”无见颔之,服勤数载,乃翩然辞还。无见嘱之曰:“昔南岳十五岁出家,受大鉴记莂,后得马祖授之以心法,针芥相投,岂在多言?勿掉三寸舌诳人,须真正见解,著于行履,方为报佛深恩。”度佩服之,弗敢忘。然既有所證入,俨然如白云在天,卷舒无碍。又走长沙见无方普,入云居见小隐大,当机问答,无异华顶。元至正甲申,县令长徇缁素之请,迎还福林,与毒种昙、成山钦,互相策励,如恐失之。甲午,复隐楞迦庵。壬寅,王府参军胡公深安复请至福林。甲辰,御史中丞章公溢招致龙泉之普慈,徒侣景从,云输川委,至八千馀指,而檀施日集,食用无缺。乙巳,移茅山。丙午,迁武峰。元季乱扰,复隐岑楼。明室龙兴,首崇正教。洪武己酉,始建法会于蒋山,有诏起天下名僧,敷宣大法,而度与焉。初犹力辞,戍将疆起之。度曰:“心境双忘,随缘去住,复何拘碍。”遂行,将至而会散,乃还杭。杭人奉居虎跑,历夏及秋,便趋华顶。明年春二月,示微疾,浩然有归志,四众坚留之。度曰:“落叶归根,吾所愿也。”遂旋福林,五日,忽沐浴易衣,索笔书偈曰:“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大虚空中,何必钉撅。”掷笔而逝。时洪武庚戌三月一日也,寿六十七,腊五十二。阇维之夕,送者千馀人,火馀得五色舍利及齿牙数珠。弟子仁哲瘗骨院西,善女子唐净德为建塔其上。度静谧寡言,机用莫测,临众无切督之威,严厉之色,唯以实相示人。所至人皆钦慕,如见古德,或持香华供养,或绘像事之,不可数计。盖信心为一切功德之母,苟能信,奚道之不造,法之不明。自圆悟八传,至于无见,究其所得所證,何莫不由于此。度自幼龄,即能信道,决可脱离死生,一息不少怠,所以卒能彻究心源,纵横自在。平昔教人,随机开导,无懈容,无蔓辞,有问则言,否则终日澄坐而已。金华宋濂为之铭曰:“华顶之峰,有道所居。随时演法,大音铿如。当机一喝,见者惊愕。言出霆奔,无蛰不作。振锡而归,我亦何心。举首睇之,白云在岑。乘运而游,或出或处。落叶归根,古今一轨。尘缘既尽,翛然而化。掷笔坐蜕,如人赴家。世相有灭,其性常在。谁谓师亡,青山不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4—1377 【介绍】: 元明间徽州绩溪人,字道原,号贞素。幼有志操,嗜学好义。淹贯诸史,长于诗文,尤善篆隶。顺帝至元中辟为池阳教谕。调京口丹徒校官,升台州路学正。入明,屡召不出。晚年结庐,名贞素斋,训课子孙。有《贞素斋集》。
元诗选
頔字道原,绩溪人。父弘,字彦洪,号白云先生。頔年十五六,与同郡朱允升、郑子美、程以文讲明经史之学。比壮,受业姑孰李青山之门,陶子敬、潘元叔并为同舍生。时马中丞伯庸、韩祭酒伯高皆器重之。至元丁丑,江东宪使燕只不花辟为池阳贵池教谕。秩满调丹徒校官,馆于平章秦元之之门。至正庚寅,转台州学正,时艰不仕,奉亲携书,归遁山中。岁丁酉,卫国公定徽郡,交章礼聘,高卧北山之阳,以疾辞不出。洪武丁巳,考终于家,年七十有四。道原辞聘后,诛茅结庐为读书所,扁曰「贞素斋」。自作《贞素先生传》,其略云:华阳山中有一老翁,年踰七十,皓发炯瞳。斋前植花数本,四时红白相继,环以湘竹。良辰美景,亲朋叙谈,有酒酌数行,蔬肴随所有,陶陶然不计家之有无也。风清昼閒,或篆隶数章,意与笔悟,则快然自得。虽不逮斯繇,然时人亦莫予解,因自题所著曰《古澹华阳稿》、《贞素斋集》。同里唐桂芳仲寔谓其诗盘桓苍古,不贵纤巧织纴之习。字尤喜朴拙,识者曰宗汉隶,非八法也。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道原,绩溪人。仕至台州学正有华阳贞素斋集七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歙县人,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唐元子。少从洪焱祖学。元至正中,授崇安县教谕,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辞不就。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有《白云集》等。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三
桂芳一名仲,字仲实,歙人。元至正中用荐授崇安县教谕,再任南雄路学正。明初摄紫阳书院山长。有《武夷小稿》、《白云集略》四十卷。 (《四库总目》:庐陵钟晦撰桂芳行状,称其文一以气为主。今观集中有《与陈浩书》称,尝慕苏者泉闭户探赜,古今上下,融液胸臆。故下笔源源而无艰险窘迫态。辄谓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此苏老家传法也。盖其平生宗旨如此,故所作容与逶迤,绝无聱牙晦涩之习,诗亦清谐婉丽,颇合雅音。 程敏政《新安文献志》:朱大同云:「唐仲实诗清新流丽,格律高古。」 田按:仲实《武夷小稿》、《白云集略》四十卷,今罕见传本。《四库》著录《白云集》七卷,盖自程克勤所编《唐氏三先生集》录出。庐陵钟晦撰仲实行状称其为诗清新流丽、出语惊人,而声调格律铿锵浏亮,读之琅然惬听。又谓太祖下歙,访问耆儒,佥院邓愈以朱升、唐仲实名闻,召对称旨,有尊酒束帛之赐。《五伦书》又谓歙人姚琏与唐仲实同迎跸于街口。《四库总目》录入明人集部,盖与录陶宗仪《南村集》同意也。仲实文宗老苏,诗亦格律苍老,其《和吴生维新》诗云:「老来懒吐惊人语,水落寒天露沙渚。蚤年枉费饾饤功,谩把红花娩青蕊。」可以识其意趣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蕲州人,字时英。号白云道人,更号东村叟。顺帝至正中,以上舍生授枢密院经历,转户部郎中,迁本部侍郎,出守潮州。土豪金元佑伪立名号,仕俊策擒之,迁建宁同知。致仕归。
僧白云 朝代: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初僧人。浙江丽水人。居白云山。洪武中诏起天下名僧,力辞不赴,强起之,既赴即还。居杭州虎跑寺。后回白云山,索笔书偈而逝。
自悦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自悦号白云,天台人。明洪武初被召,赐还。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号白云,天台人。居馀姚之烛溪。洪武初徵至京赐归住杭州灵隐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尔瞻,一字云仲,自号白云先生。诸生。避倭患奔江西南昌,织草屦自给,复由楚入蜀,后寓江陵,自榜于扉,为人佣作诗文。居数年,以穷死。有《白云集》。
何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南京人,史忠妾。字玉仙,号白云道人,能篆书及小画,解音律。忠求两京绝手琵琶张禄授以南北曲,亦能自度新词。喜画小景,并飞白竹石,又工于篆刻。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释圆彩,字白云。姓刘氏,昆明人也。年十岁,礼筇竹,十方得度,日事苦行,后从所庵受具。持律森严,专修念佛三昧。有皈依者,唯示以净土法门。尝游鸡足,止息念佛堂。时寺井枯竭,汲道苦遥,圆彩誓礼华严三载,以祈水泉。未几,果有灵源涌出,一日三潮。当时藩王巨公,慕其德望,入山修敬。后于定中见红轮坠怀,因告众曰:“吾今夕有难,可酬宿殃。”是夜果寂,年七十三。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六
白云端,乐昌人。以明经授澄海训导。当为明正统时人。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九有传。
全粤诗·卷七一三
白云端,字养达。乐昌人。诸生,官澄迈训导。民国《乐昌县志》卷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4—1513 【介绍】: 明浙江太平人,字廷时,号白云。少读书,务践履,不事章句。居乡多义行,济贫周穷,假贷不计息,凶年则焚券以宽之。虽家道中落而不以为意。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满起。时称白云上人。安州牛氏子。落发于永安寺。正德间。南游伏牛诸山。遇西宗和尚。授以禅旨。隐界岭禅林。用全护珠之志。又入伏牛之茅坪。方来四集。师舍之去游五台。入神京。居天庆寺中。贵姜贾二君。为供养主。师严戒律。苦修持。喜营福业。印造龙藏十三部。安置名山大刹。其馀饭僧造像。随缘之举。系其小者耳。一日谓其属曰。吾有命债欲还。须静摄数日。今闭户。非呼唤切勿入。众从隙中窥之。见师面里卧。背上肉紫黑色。坟起甚钜。经七日始消。师兴召众入。曰。吾适还命已毕。今无苦矣。师有众缘。凡所寓历。从徒尝至五百。京城内外。争趋供奉。祇园物色。日甚绚灼。因喟然叹曰。辇毂之下。固宜若此乎。遂挈钵返伏牛。谢绝人事。不复出山。嘉靖壬戌九月坐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兰溪人,字思济,号小渔。唐龙子。以附严嵩,嘉靖二十九年得登进士第一,官至左春坊左谕德。后坐嵩党夺官。有《小渔遗稿》。
维基
唐汝楫(1513年—1597年),字恩济,自号小渔,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今浙江省兰溪市)城中北隅人。明朝状元,政治人物。唐汝楫父唐龙,官至吏部尚书,与严嵩过从甚密。唐汝楫中式顺天府乡试第一百三名举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庚戌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四月授翰林院修撰。四十年六月充裕王府讲官,升右春坊右谕德,为皇太子朱载忌讲课。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九月严嵩倒台,唐汝楫因父事严嵩,被罢官削职。隆庆元年,明穆宗为汝楫平反,“特授奉常,宠赉银币”。晚年自称白云、紫霞二洞主人,终日与田夫野老对谈。卒后葬于灵洞乡八石溪行政村上尹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