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忿世嫉邪  拼音:fèn shì jí xié
痛恨腐败的现状及邪恶的势力。明。刘基〈卖柑者言〉:「岂其忿世嫉邪者邪?而托于柑以讽邪?」也作「愤世嫉邪」。
《国语辞典》:愤恨不平(愤恨不平)  拼音:fèn hèn bù píng
愤慨痛恨,情绪激动难以平和。《三国演义》第四回:「见卓残暴,愤恨不平。」
《国语辞典》:愤世嫉邪(愤世嫉邪)  拼音:fèn shì jí xié
痛恨腐败的现状及邪恶的势力。唐。韩愈〈杂说〉:「吾观于人,其能尽吾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也作「忿世嫉邪」。
《国语辞典》:疾恶若仇(疾恶若仇)  拼音:jí è ruò chóu
痛恨坏人恶事如同仇敌一般。「仇」文献异文作「雠」。《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如雠。」也作「嫉恶如仇」。
《国语辞典》:疾之如仇  拼音:jí zhī rú chóu
痛恨他人如同仇敌。《晋书。卷五○。秦秀传》:「秀性忌谗佞,疾之如仇。」也作「疾之若仇」。
《国语辞典》:疾之若仇  拼音:jí zhī ruò chóu
痛恨他人如同仇敌。《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也作「疾之如仇」。
《国语辞典》:嫉恶好善(嫉恶好善)  拼音:jí è hào shàn
痛恨邪恶,喜好善良。《旧唐书。卷七○。王圭传》:「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也作「好善嫉恶」
《国语辞典》:痛心切齿(痛心切齿)  拼音:tòng xīn qiè chǐ
痛恨到了极点。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此愚臣之所痛心切齿于既往,是以不忍复躬行于当世也。」也作「切齿拊心」、「切齿腐心」。
《国语辞典》:仄目而视(仄目而视)  拼音:zè mù ér shì
斜眼注视。表示畏惧或痛恨。《汉书。卷五○。汲黯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仄目而视矣!」
《国语辞典》:謈怨  拼音:pò yuàn
痛恨他人陷害。《通俗编。言笑》:「焦竑字学:『俗以恨人陷害曰謈怨。』」
《國語辭典》:愤世嫉俗(憤世嫉俗)  拼音:fèn shì jí sú
痛恨腐败的社会现状及庸俗的世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说起愤世嫉俗的话来,自然处处都有枭獍。」也作「忿世嫉俗」、「疾世愤俗」。
《國語辭典》:焚骨扬灰(焚骨揚灰)  拼音:fén gǔ yáng huī
焚烧尸骨,扬弃骨灰。形容极端仇视。《梁书。卷五六。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也作「焚尸扬灰」。
《國語辭典》:疾首痛心  拼音:jí shǒu tòng xīn
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南史。卷六九。虞荔传》:「不意将军惑于邪说,翻然异计,寄所以疾首痛心。」《英烈传》第二六回:「恒思前事,疾首痛心。」也作「痛心疾首」。
《国语辞典》:疾恶好善(疾恶好善)  拼音:jí è hào shàn
痛恨邪恶,喜好善良。《新唐书。卷九八。王圭传》:「至洁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也作「好善嫉恶」。
《國語辭典》:疾恶如仇(疾惡如仇)  拼音:jí è rú chóu
憎恨坏人坏事如同仇敌一般。「仇」文献异文作「雠」。《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奉公不挠,疾恶如雠。」《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邕传》:「邕少习文章,疾恶如雠,不容于众。」也作「嫉恶如仇」。